咖啡情迷系列報導之1-臺灣本土咖啡連鎖企業競爭激烈

美麗拉花,增添咖啡迷人之處。(圖/ 詹婉玲攝)

資深主編詹婉玲/專題報導

咖啡因的誘惑 你躲得過嗎?  談本土咖啡連鎖品牌

當「你今天喝咖啡了沒?」逐漸取代臺灣人「你吃飽末?」的問候語,就可知喝咖啡這項現代產物,已經成爲國人型態的飲食文化。放眼望去,街頭三步一家、五步一家的咖啡連鎖店,還有「整個城市就是你的咖啡館」的超商廣告,把咖啡市場的割喉戰炒得沸沸揚揚,幾乎沒有人可以拒絕在咖啡的溫柔鄉外,全身而退。

早上來一杯黑咖啡提神,商業午餐附餐咖啡,下午茶又是擁有漂亮拉花的卡布其諾,咖啡…咖啡…咖啡…,現在人擔心的不是沒錢喝咖啡,而是會不會喝太多咖啡? 國際咖啡組織(ICO)於2013年在倫敦舉行50週年會議,特別針對發展快速的亞洲市場發表消費報告。ICO指出,亞洲的熱飲市場過去一直是茶葉主導,但自1990年起,已成爲最具動力的咖啡消費成長區域。過去15年來,每年皆以4.9%的速度在成長,是世界最受曯目的重點咖啡市場。

▲喝咖啡已經成爲現代人的一種社交行爲。(圖/ 詹婉玲攝)

喝咖啡對現代人來說,不只是飲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及社交活動。選擇高貴的藍山咖啡不代表富有,最平價的黑咖啡也能凸顯自己的品味。ICO在報告中指出,臺灣人均咖啡消費量明顯成長,2012年人均咖啡量已達1公斤,咖啡企業超過1萬家。更重要的是,象徵精品咖啡的阿拉比卡豆進口比例,臺灣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站上第一,可見臺灣已發展出成熟的咖啡文化。

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早在2011年就指出,咖啡已超過黃金、天然氣等重要物資,全球價值高達千億美元,即3兆臺幣,僅次於石油。近年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咖啡卻因乾旱供應減少,價格不斷攀升,成爲名符其實的「黑金」。

20年前1杯動輒上百元的昂貴咖啡,通常以獨立店、具業主個人風格的型態出現,隱身在巷弄悠悠飄着咖啡香。隨着咖啡豆進口量的大幅提升,以及咖啡人口的增加,近年來走平價式的連鎖咖啡品牌因應而生,多樹立在重要幹道、醒目的街頭,以明亮的大片落地窗現代化美式裝潢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連鎖咖啡店西點蛋糕,是搭配咖啡的最佳選項。(圖/ 詹婉玲攝)

目前國內本土連鎖咖啡品牌,以複合式餐飲爲主的有丹堤、怡客、伯朗西雅圖、is coffee等,以咖啡、飲料、麪包坊爲主的有知名的85度c,各有各的消費羣東森新聞雲6/19、6/20兩天,特別爲廣大的咖啡迷介紹三位咖啡達人,丹堤創辦人方淑宜「成功不是偶然」,怡客復興店邱堅臺「13年咖啡連鎖店經營策略」,以及85度c公關總監鍾靜如「從主播臺到85度 c的傳奇加盟體系」,這些具指標性的連鎖咖啡業者,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與深褐色咖啡的沈穩內雷同,是那般的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