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類賽事 被忽視的電競常青樹?

近期電競賽場可謂好戲連臺,第六屆DOTA2國際邀請賽賽事激戰落幕;另一邊WCA中韓《WAR3》對抗賽最後場也結束比拼。廣大電競愛好者着實過了一把電競視聽盛筵

隨着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的逐步走高,一個全民電競的時代已經形成。只是你可曾注意到在8月14日,《QQ飛車》“誰是車王”第三季總決賽在上海落下帷幕。這場賽事從5月起便開始籌備,歷時3個月從線上投票一路到選拔,萃取出全國8支隊伍,32個頂尖選手,93場分秒必爭的比賽,然而直到車王獎盃被高舉在聚光燈下時,這場被譽爲國內專業競速電競賽事,似乎並沒有在行業內製造出多大的喧囂,不禁讓人想問,一直沉默的競速類賽事是否已是明日黃花

【後WCG時代 競速賽光環不在?】

追溯電子競技的發展史,不難發現競速類賽事在整個電子競技發展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憑藉上手門檻低,觀賞度高,競速類賽事在WCG時代聚集了大批粉絲觀衆。可惜的是,勢頭正盛的競速賽事並沒有因爲登上WCG的舞臺而在行業內持續受到關注,在2013年WCG退出歷史舞臺後,整個電子競技行業也發生了大洗牌。

原本集各類電競比賽於一身的WCG退出後,各類電競賽事開始重新組合。其中關注度最高的MOBA類遊戲由於受衆羣體夠大,產品影響力夠強,即便單飛依然反響強烈,也基於其逐漸完善的電競生態圈,MOBA類遊戲不斷向用戶提供更多優質的賽事內容,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全球玩家的關注。反觀競速類賽事和體育類賽事則略顯疲態。問其緣由,業者往往以受衆規模和遊戲形態兩方面輕下定論。有趣的是,儘管競速類賽事在行業視野內逐漸失寵,但其在玩家羣體中的生命力卻在以看不見的速度,悄然逆勢生長。

【受衆小隻是表象 數據還原真相】

俗話說“眼見爲實”,殊不知有時“眼見也可不爲實”,競速賽事對比當下火熱的MOBA賽事,受衆小確實是競速類賽事目前所處的尷尬境地。只是 MOBA的強勢火熱反而讓人們忘卻了國內電競發展的13個年頭所沉澱的龐大電競用戶羣體。,2015年ESPN曾統計全球電競觀衆約有2億5百萬,作爲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中國電競用戶在2015年的統計數據約爲8200萬人。另一個根據36氪發佈的2015年電子競技產業研究報告中,以最熱門的《英雄聯盟》爲例,估算出國內電競直播用戶受衆閾值上限約在5000萬左右。這是一個較爲合理的區間,也證明了國內電競用戶羣體的龐大。

在證明了龐大用戶羣體後,接下去的一組數據會更加直觀的還原真相。根據騰訊公佈的《QQ飛車》賽事數據顯示, 《QQ飛車》SSC春季總決賽在騰訊視頻上的點擊量超過350萬次,最高在線觀看人數接近8萬人次;2015年《QQ飛車》“誰是車王”第二季日均播放量超282萬,賽事四天總播放量突破1131萬。競速品類領軍者《QQ飛車》在賽事上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

另一組線下數據,也可以很好的從側面來證明競速類遊戲並沒有淡出玩家視野。這是一組關於2015年9月網吧遊戲啓動次數的排行榜數據,作爲榜單上競速類獨苗《QQ飛車》排名第五,一款已經有着8年曆史的常青樹還能有如此表現已經實屬不易,自然競速類遊戲受衆小的觀點在數據面前更顯得蒼白無力。

數據來源:2015年電子競技產業研究報告

【完善賽制 規範職業化道路】

當然對比已經非常成熟的MOBA類電競賽事,競速類賽事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成長空間巨大。以職業化選手爲例,本屆賽事重新迴歸的原世界冠軍戴佳樂表示,相比於MOBA類職業電競選手,競速類選手的職業化道理還不夠規範。爲此,近幾年在騰訊的不斷努力下,這些規範也將逐步完善,競速類選手的個人曝光度及職業化運作會越來越成熟。與異業合作提升競速賽事的知名度上也屢有斬獲,競速類賽事的多年耕耘,驗證了其在廣大玩家羣體中的生命力,這也是很多原競速類選手選擇迴歸的一個重要信號。

競速選手專注比賽

同時,騰訊堅持不懈的舉辦競速類比賽,也在逐步完善競速類賽事的賽制體制,豐富賽事平臺。以《QQ飛車》爲例,《QQ飛車》共有3個層次賽制,門檻最低的“全民爭霸賽”是賽事體制中參與人數最多,範圍最廣的羣衆基礎賽事;在“全民爭霸賽”只上,則有貫穿全年的“飛車超級聯賽”供有實力的玩家競技;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則是“誰是車王”終極選手競技賽事。這樣的分級賽事平臺,能讓各類人羣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全民參與的程度。

饕餮盛宴 未來更有看點

隨着國內整個電子競技的蓬勃發展,收入、觀衆、賽事獎金的節節攀升,所有人都知道電競的未來將越來越繁榮。無論是MOBA賽事還是競速類賽事,在如此巨大的市場推動下,未來還將有更多高端、專業的精彩賽事在等待着我們,這也是所有電子競技行業者、愛好者最希望看到的璀璨未來。

至於前行中將會遭遇的阻礙,無論MOBA類賽事還是競速類賽事,都要花費心思打造具有差異化特點的賽事內容,以確保整個電子競技賽事的長久不衰。這點上競速類賽事《QQ飛車》在賽制體系上的不斷創新起到了很好的標杆作用。推出走紅毯儀式來拔高選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積極推動異業合作,聯合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amazfit手環玩轉賽事互動,這些都值得後來者觀摩學習。一個成熟的賽事體制才能支撐足夠量級的賽事遊戲不斷走下去,在這個特殊的領域,前行方纔是成就電競常青樹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