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水廠調查報告出爐 自來水、貝類含微型塑膠
環保署所做的自來水含微型塑膠調查報告25日出爐,原水檢出率61%,清水44%,原水檢出的數量平均每公升2.17根,清水是0.75根,此次調查也針對海水、沙灘砂礫及養殖、野生貝類做調查,發現包括淡菜、牡蠣、扇貝及蛤類也都有含微塑膠,圖爲在顯微鏡的照射下在野生扇貝里面發現的微型塑膠。(季志翔攝)
環保署公佈有關自來水、海水浴場、養殖區的微型塑膠調查結果。(廖德修攝)
微型塑膠已無孔不入!環保署對89處自來水淨水廠進行全面性調查,發現23件原水樣本中有14件含有微型塑膠、佔61%,經過處理的清水,100件則有44件有微型塑膠、佔44%。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表示,人類大量製造並使用塑膠產品,最後有一部分變成微型塑膠回到人體,解決的方法只有全力推動減塑。
除了自來水,環保署環境檢驗所也對7處養殖區及墾丁、福隆海水浴場做調查,環檢所組長楊喜男表示,每1000公升海水有1000至1.85萬個微型塑膠,沙灘上每公斤的砂礫有26至2400個微型塑膠。養殖與野生貝類以每公斤爲檢驗單位,則有0.2至5.2個微型塑膠。
楊喜男說,微型塑膠是指小於5mm(毫米)的塑膠殘屑,相當於1粒米粒的大小,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塑膠製品進入大自然後日久裂解而成。像塑膠袋、保特瓶、免洗餐具、合成纖維布料、洗面柔珠、漁具等,可說是包羅萬象。
詹順貴強調,國際上對於微型塑膠造成的健康風險尚無研究成果,是因爲纔剛起步,需要一段時間。但塑膠污染已經造成,呼籲大家儘量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從源頭減量,並做好垃圾分類及回收,才能避免微型塑膠經由飲水與食物鏈回到人體。
列席的臺灣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表示,根據國際非營利媒體Orb Media報導,全球10餘國159件自來水樣本檢驗結果,有132件、83%含有微型塑膠,平均每公升有4.34根。反觀國內淨水廠處理後的清水每公升僅0.75根微型塑膠,請民衆放心,會再與環保署加強合作。楊喜男也說,會把檢驗技術交付自來水公司,才能隨時做好把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