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術-一騎就是超過十年 勞安所所長 劉傳名靠兩輪紓壓

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今年以來席捲全球,不少人宅在家裡、悶到發慌,在民衆不敢搭乘大衆運輸工具的情況下,再度掀起單車風。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劉傳名就是有名的單車愛好者車齡已超過十年,靠着騎車增強心肺、排解工作壓力,而他最難忘的經驗,就是靠着一臺「小折」攻上武嶺

劉傳名錶示,目前維持每週騎車一趟的習慣,如果體力好,一天騎山路、另一天則是在河濱附近繞一繞,如果體力不好,就簡單在臺北近郊、花個半天騎山路繞繞,「以前一天可以騎上八至十小時,還曾經永安漁港來回呢!」

回想當初接觸單車,劉傳名認爲主要是因爲當時在勞委會(勞動部前身)工作一段時間,應該要養成一個運動習慣。他說,當時很多人都在慢跑,只是對於慢跑就有一種容易造成傷膝蓋等運動傷害的既定印象,看到健身房很多飛輪腳踏車機等器材,就覺得單車好像是一個不錯的運動,而且參考網路上訊息,覺得對心肺功能很好,「再加上小時候就想買一臺好一點的腳踏車」,就這樣踏上了單車之路。

不同於公路車的競速感,劉傳名錶示,他比較喜歡大自然、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選擇的是登山車,而且騎車的同時,也會帶着相機出門,參考着很多自行車部落客分享的路線,包括臺北市近郊、鄰近山區等適合登山的路線,都已經探訪過。

劉傳名透露,最深刻的一次騎車經驗,就是他挑戰武嶺,那是臺灣公路的最高點、高達3,000多公尺。他笑說,其實後來滿辛苦的,特別是騎到一半,在當地人稱做好漢坡的地方,還被當地人取笑「兄弟啊,你這是在太空漫步啊!」最得意的,也就是這趟靠着一臺摺疊單車征服武嶺,「根本不知死活」。

劉傳名從勞委會時期就在各單位擔任要職,從秘書處綜規處到勞動條件處,甚至勞動部升格後,也曾擔任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署長,現爲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車齡超過十年,劉傳名認爲,雖然體重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心肺功能明顯會增加,「每次去量心跳,大約都在60左右」,且除了身體狀況改善,心情也會透過騎車紓壓。

他說,騎車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像夏天早點出門,在山林裡、看到鳥語花香,特別是攻上臺北近郊的山區風景、或是登上丘陵地高點向下看,「風景很美的」,工作壓力都能獲得很好的紓解。

劉傳名的第二個養生習慣,就是親自下廚。他是眷村長大的小孩,從小看着父親做菜、耳濡目染也學會很多道家常菜,結了婚之後,捨不得太太一天到晚在廚房忙,「既然我也有興趣,那就幫忙分擔一點」。

說起劉傳名的廚藝,勞動部吃過的同仁都讚不絕口,甚至如果有人廚藝「卡關」,只要經過他的指點,都能突破瓶頸。劉傳名笑說,常常在聊天中,就會分享一些廚藝的經驗,同事們試過之後,也會再來跟我討論,講着講着,大家都對下廚也有了興趣,有更多話題可以互相分享,讓職場氣氛也活潑起來。

他最有印象的一次,就是在以前勞動部舊址時候,親手包燕餃給同事吃,有同事在東門市場買了燕餃皮,他就用香菇蝦米絞肉食材調味,就開始包了起來,「那時候再煮一些榨菜高湯,吃的口味就像是福州菜」。

劉傳名的家常菜除了興趣,也有一份對父親的思念。他說,平常都是簡單做點清炒的家常菜,但過年就是會做些比較費工的料理,例如珍珠丸子,像糯米要提早兩、三天泡水,而絞肉一定要用薑末荸薺配料拌勻,他回憶「我父親以前都會加上可口奶滋,讓整個絞肉口感更好」,這道料理也成爲每年一定上桌菜色

現在平日外食機會多,劉傳名說,假日一定會在家做菜,跟太太分工,買好哪些食材、分配誰要做些什麼菜,「最常做的就是當令蔬菜清炒,隨着母親跟太太喜好改變,菜也會燒得軟嫩好入口」。他自嘲,基本家常菜都會,甚至還會在家自醃酸白菜,但他的罩門就是「煎魚」,嘗試了很多方法,覺得煎魚的工夫真的很細膩,要控制好火、不要太急着翻面等,「做菜要花很多時間,不一定是很紓壓,但真的就是興趣,所以會願意花時間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