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從小就準備“應急包”

疫情當前,加拿大人也開始“備戰備荒”,據說一家超市連鎖店還推出“一個人能吃一個月的超級罐頭”。加拿大人熱衷於囤積應急食品,是傳統,所謂“一個人吃一個月”的 “末日套餐”就是借鑑了加拿大人的生存經驗。地廣人稀的加拿大一半左右國土處於北極圈內,即便在號稱“加拿大最宜居”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當地居民也因位於地震帶而提心吊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觀念深入加拿大人內心,所以有“廣積糧”“備戰備荒”的傳統,孩子從小就知道準備“末日套餐包”,每家每戶也都有“末日倉庫”。

小學生都有“應急包”

應急食品套餐包

地震帶上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從加拿大建國前至今,200年左右,一直有“9級地震”傳言,這裡的人們很熟悉“地震應急包”。隨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當地衛生官員大吼一聲:疫情應急包 “就當地震應急包那麼準備”,當地人“秒懂”。

在加拿大,家庭用“末日套餐包”一般包括至少能支持一週的食品和飲用水、應急藥物和換洗衣服、雨衣雨鞋、應急燈和電源,有條件的還會準備應急通信工具、油料,甚至備用汽油發電機以及自衛用具等。加拿大大多數地方的住房以獨立屋爲主,普遍有地下室/地窖儲藏間車庫等“天然囤貨空間”,囤夠十天半個月的食物和水不在話下。

在加拿大大多數省份,從學前班開始學校就給孩子們灌輸備戰備荒意識,學校從一二年級開始,就會“開單子”讓家長爲孩子準備“應急包”,裡面包括“足夠支持48—72小時的水、食物”以及手電筒、乾電池、一次性雨衣、乾淨油布、應急藥品、兩天用換洗內衣褲等,裝在密封防水的袋子裡,送到學校統一保管備用。

罐頭食品是“末日套餐”首選

“末日套餐”中的食物選擇,優先考慮的自然是高熱量、高糖分、耐久貯,因此罐頭食品就成爲首選,常見品種包括午餐肉、豆類、糖水類、保鮮水果類(比如糖水橘子罐頭)等,其特點是“不開蓋能放幾年,開蓋一次一人可以吃光,開蓋即食不需加工”,中國特色的罐裝八寶粥因完全符合上述條件,經常被華裔孩子放入“地震包”,也很受歡迎。

但罐頭並非唯一選擇。同樣高熱量或高糖分、耐久貯的能量棒、VC水果條和一種含有很甜的果醬夾餡糕點是“末日套餐”中常見的食物品種。另一種常見、非罐頭類食物品種是著名高熱量食物——巧克力,且一定是重糖、夾餡,可一塊塊掰開吃的品種,因爲這類巧克力吃了最耐餓,且打開後用鋁箔紙裹上,可以放很久。

“末日套餐”中的水,包括瓶裝礦泉水以及利樂包裝的小包裝果汁飲料。這種利樂包一定是小容量的,以便一次喝完,且必定是含防腐劑的,因爲只有含防腐劑才耐久貯。這種要求和近年來北美果汁消費潮流(無糖、保鮮、不含防腐劑、儘量大容量包裝)背道而馳,因此在大超市裡,“末日套餐類果汁”是單獨一個貨架,與普通果汁遠遠分開。

近年來,一些有條件的家庭會在“末日套餐”裡添加原本是“軍需品”的野戰自熱食品,這類食品不需明火就能提供一份簡單的熱餐,雖然價格貴了些,但還是很受歡迎。

當然,“末日套餐”也會因家庭而異。有老人、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會多準備些相關物資、裝備,筆者認識的一家人因爲有兩個慢性病患者,甚至在車庫裡準備了一個應急氧氣瓶;有嬰幼兒的家庭也會準備奶粉、尿布之類。狗是加拿大絕大多數家庭的“必備寵物”,因此許多家庭的“末日套餐”中會包括狗糧罐頭。

在車庫存“半應急儲備

不過,“末日套餐”終究是應急用的,以防萬一而已,口味不太敢恭維,因此不論學生的“地震包”或家庭的“地下室藏寶”,幾年無人問津不足爲奇,甚至被主人忘掉、賣房時才被發現。如果“緊急狀態”太久,這些物品就會過期變質,因此有條件的家庭還會多買些袋裝米麪洋蔥土豆之類耐久貯蔬菜以及冷凍肉類,作爲“半應急儲備”。許多加拿大家庭“標配”一個冰箱、一個冷櫃,後者通常用於貯存“半應急儲備”中的肉類。加拿大住獨立屋的家庭,車庫一般有兩個車位,但通常只在車庫中停一輛車,另一輛停外面,剩下的車庫空間常被用來放置冷櫃以及前述米、面、洋蔥土豆之類。因此,也有人將這種“半應急儲備”戲稱爲“車庫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