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oud中國落戶"雲上貴州"背後:談判兩年 蘋果妥協

本報記者 何星輝

2月28日起,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將轉由雲上貴州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這意味着,2億多中國“果粉”將面臨“遷雲”。在“遷雲”過程中,數據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對此,雲上貴州公司表示“沒問題”,並稱正在按照蘋果iCloud既有的服務標準,完善相關的軟硬件設施

安全方案獲得認可

根據雙方協議,從2月28日起,雲上貴州公司將作爲蘋果在中國大陸iCloud業務的“唯一合作伙伴”,在中國大陸境內運營iCloud服務。屆時,iCloud服務將在中國境內使用蘋果和雲上貴州公司雙品牌向用戶提供服務,蘋果方面將提供技術支持

爲了促成這次合作,雲上貴州公司和蘋果展開了近兩年的艱難談判。其中,雙方爭論最激烈的是,能否給予雲上貴州公司iCloud業務的“唯一合作伙伴待遇。要讓蘋果公司接受這樣的排他條款,並非易事。雲上貴州公司堅稱,運營這麼大的項目,如無排他性,將面臨巨大的風險。最終,經過反覆磋商,蘋果妥協了。

蘋果爲何從1月10日開始陸續發出通告,而直到2月28日才正式將iCloud服務交給雲上貴州公司運營?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主任胡海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是爲了讓用戶做好準備,當然也有技術上的考量

胡海波透露,截至2017年7月,中國大陸已成爲蘋果手機全球最大市場,手機用戶數高達2.43億。自2018年2月28日起,蘋果手機新增用戶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業務將由雲上貴州負責。

胡海波說,“遷雲”對安全方面的要求特別高。好在蘋果和雲上貴州公司早有解決方案,該方案也已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認可。

目前,蘋果已在貴州貴安新區註冊了實體公司,將與雲上貴州公司共同在貴安新區建設大型數據中心

來自貴安新區大數據辦的消息,該數據中心投資金額達10億美元,佔地1000畝,將分兩期建設,目前已完成選址工作,尚未開工。預計今年將開工建設,到2020年初可投入使用。屆時,中國大陸iCloud用戶的所有數據將由海外遷至雲上貴州公司運營的數據中心。

胡海波透露,在過渡時期,雲上貴州公司將與國內三大運營商合作,採用租雲的方式,爲蘋果iCloud提供運營服務。

蝴蝶效應正在顯現

事實上,牽手雲上貴州公司,是蘋果在中國監管政策下所做出的選擇。

根據國內相關監管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時收集和產生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而且中國在幾年前就重啓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牌照審發工作,不允許外資企業涉及數據中心運營業務。

所以,蘋果公司想獨自在中國建設並運營數據中心,這幾乎沒有可能。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跟國內有IDC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進行合作。

相關負責人表示,蘋果最終選擇雲上貴州公司,與近年來貴州的大數據產業生態發展有着莫大的關係。除了涼爽的天氣、穩定的地質條件和充足的電力和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外,歷經4年的發展,貴州已具備良好的大數據產業基礎,微軟、高通富士康華爲、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企業紛紛在貴州投資落戶,一大批大數據企業相繼崛起。特別是獲批建設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讓貴州在發展大數據方面,更能獲得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

胡海波認爲,雲上貴州公司和蘋果的合作堪稱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創新案例。據胡海波估算,僅iCloud運營這一項業務,每年將給雲上貴州公司帶來10億美元以上的穩定收入。未來,雙方或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有望把合作範圍擴展到其他服務領域。

對貴州而言,蘋果項目是貴州省開展大數據戰略行動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它必將對全省雲計算產業產生巨大的引領作用。據稱,蘋果“落地”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其他的國際級科技巨頭也慕名而來,希望與貴州展開合作。

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

雲上貴州和蘋果發佈的通告,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提高用戶體驗。

早在2011年,蘋果就正式推出iCloud服務。自此,用戶可將照片文件備忘錄通訊錄等內容上傳至iCloud,並在所有的蘋果設備上保持自動更新,必要時還可進行數據恢復。

但此前,由於iCloud服務在中國並沒有數據中心,用戶訪問iCloud,需連接到蘋果位於美國貝卡萊羅納州的數據中心之後,再跳轉回中國。中美之間,遠隔千山萬水。這樣的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各種網絡延遲、超時和無法訪問。

在雲上貴州公司運營iCloud後,所有中國用戶的iCloud文件都將陸續被遷到國內。這就意味着,今後用戶在訪問iCloud時,網絡將更加穩定,下載速度會更快,丟包和網絡延遲現象也將大幅減少。

顯而易見,蘋果在貴安新區建立數據中心,不僅能提升iCloud的性能,還能降低數據存儲、傳輸等方面的成本。未來,不排除蘋果下調iCloud相關服務費用的可能。

(本版圖片除標註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