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7歲的天空》嗎? 紀錄臺灣「第一次同志大遊行」修復開跑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臺灣第一部同志喜劇電影《17歲的天空》,由陳映蓉導演執導,楊祐寧、Duncan、金勤等人主演,上映距今正好17年。三和娛樂22日正式啓動集資,希望將《17歲的天空》數位修復並重新上映。監製耀華表示:「這17年來沒有改變的,就是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愛自己。」希望將當時的感動帶給現在的觀衆,也帶着當年看過的觀衆一起找回初心

▲《17歲的天空》由楊祐寧和Duncan主演。(圖/三和娛樂提供)

17 年前,《17歲的天空》由現在已停產的35mm柯達底片拍攝以及磁帶錄製聲音,而歲月造成了影像瑕疵與聲音磨損,此次的數位修復將保留底片的獨特光影色調,並升級影像和聲音品質,讓觀衆從大銀幕感受電影的歡樂和美好。

▲《17歲的天空》甚至是許多同志的「啓蒙片」。(圖/三和娛樂提供)

有別於當時同志電影偏重現實面和悲劇的呈現方式,以浪漫喜劇之姿躍上熒幕的《17歲的天空》不僅讓觀衆印象深刻,忠於自我、真摯無畏的情感也使之成爲許多人的啓蒙電影。監製葉育萍說:「現在的社會相對比較開明,但我相信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會有比較害怕、不確定的時期。」

▲《17歲的天空》是臺灣第一部同志愛情喜劇。(圖/三和娛樂提供)

《17歲的天空》收錄了2003年臺灣第一次同志大遊行的畫面,在相對保守的年代,電影展現出臺灣性平意識前衛,「那時候的臺北,我們隱約感覺有可能成爲亞洲彩虹首都。」編劇傅睿邨表示,令人驚喜的,當時電影裡的同志烏托邦,十多年後成爲了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國家

▲《17歲的天空》收錄了2003年臺灣第一次同志大遊行的畫面。(圖/三和娛樂提供)

此外,劇組用心取景臺北時下的各種流行景點,包含同志酒吧Funky和 Fresh、西門町圓環中正紀念堂冰淇淋博物館天母也趣咖啡廳等等。隨着時間推進,這些場所有些已經不在了,新的臺北地標和流行景點出現,盛載了不同樣貌、但同樣需要勇敢的青春故事

▲楊祐寧以《17歲的天空》獲得第4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圖/三和娛樂提供)

《17歲的天空》在2004年上映後,不僅創下當年本土電影最佳票房,也陸續發行至超過20個地區,楊祐寧同時以此片獲得第4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曾有外國影迷寫信到劇組述說他從電影中獲得無比的勇氣和希望,編劇傅睿邨說:「這些回饋對我來說是很感動的,或許這部電影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安慰了很多痛苦孤獨的靈魂。」

▲《17歲的天空》由楊祐寧和Duncan主演。(圖/三和娛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