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目擊》冷漠是最大幫兇!自己不是受害者就沒差?
文/yeonhee
목격자 // 致命目擊 (2018)
如果你正在目睹一起罪案的發生,你會選擇保持沉默還是挺身而出?
相信大家多會說:「當然是挺身而出啊!怎麼可以沉默?!」不過現實中有多少人會站出來,承受可能被兇手報復殺害的風險,來指認該名加害者?這,是一部從人性冷漠爲出發點而延伸出來、值得探討的電影。
※接下來會有大雷了喔~
男主角是平凡保險職員,纔剛剛籌足金錢買房子,家裡還有妻子和年幼女兒。就在那麼平凡無奇的一天,喝了酒的男主角就像平時那樣回家。雖然在電梯裡遇見了一個比較奇特,容易受驚嚇的女子,可是一切還是那麼的平靜安好。
這一切,就在男主角不小心從陽臺那裡目擊了一個鴨嘴帽男子,殘忍殺害了一名無辜女子後改變了。行兇完畢的殺人兇手擡起頭的瞬間,男主角嚇得直奔電燈開關、把燈火熄滅,深怕被兇手知道他已經目擊了整個殺人過程。
焦慮不安的他拿起了棒球杆,把門緊緊地鎖上,坐在門後,卻夢見了兇手來找他復仇,立刻驚醒。到這裡爲止,我把這段戲歸類爲電影的開頭,而這個開頭無疑緊湊驚悚,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也決定了我看下去的慾望。
到了第二天,警察在社區裡尋找目擊證人,卻發現整個社區都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證。明明有上幾百戶的住戶,就算只有1%的可能性,也會有幾戶人家目睹了這起殺人案,頓時藏匿在人體內的冷漠無情被顯露無遺。
結果最糟糕的事發生了 — 受害者在第一次襲擊過後並沒有死亡,並且生存了至少2個小時之多。在救人法則裡,一分鐘也很珍貴,可是在這裡,這些黃金時間顯然被糟蹋了。兩個小時裡面,沒有一個人報警,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只是默默地給了兇手第二次將女子致命的機會。
可是當目擊者鼓起勇氣之時,他們所要承受的危險又如何衡量呢?這起案件有三名目擊者,而想去報案的第一名目擊者被殘忍地殺害,第二名則是被襲擊警告。仍然倖存的第三名目擊者,也是我們的男主角,他說出了所看到的一切,可是其老婆和孩子的人身安全則馬上被威脅了。
故事說得很順暢,令人雞皮疙瘩的是,人類對不是自家人的受害者的漠視。電影前半段有說,男主角幫助妻子朋友尋找車禍讓孩子永久性傷殘的罪魁禍首,一樣的,還是沒有人說出來。所以,不管案件的大小,這個忽視依然存在。
也許是體制的不完善,無法給予目擊者足夠的安全感及保護,才導致那些目睹犯罪發生的人們,無法突破心理防衛,站出來說出真相。也許是人性的冷漠之處在危急時刻被無限擴大,導致人們想自保的傾向遠遠超出伸張正義...這些「也許」爲什麼會存在?是現今社會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還是生存環境給不了大衆安全感?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緊張感,就是那種捉迷藏的感覺。兇手一一殺害目擊證人,一步一步接近男主角,而後者只能像被狩獵的獵物那樣提心吊膽,被牽着鼻子走,最後到來的大反擊就有罪有應得的感覺。可是兇手被懲罰卻又變成了男主角的陰影,疲憊不堪的身軀還要怎麼在信任低滯的社會提起勇氣,對抗這些冷冰冰的心理?
李星民的演出是帶動電影的關鍵,然後陳慶也把媽媽這個角色演得很好,讓人容易進入故事裡面。郭時暘的兇手角色我覺得還不是很有火候,因爲不爭氣的我,對變態殺人魔很早就植入了偏見(喜歡的有三個:《黑暗騎士》的小丑、《追擊者》的河正宇還有《Voice》的金材昱,他們是教科書變態角色的典範),所以我希望他下次能有更震撼的表演。
總的來說,這是部有教育性質的大衆電影,喜歡帶驚悚元素的觀衆最好不要錯過咯。看完後,也不要忘了去想想:如果目擊者是你,你會站出來嗎?
(以上圖片皆由採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