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開館

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教室場景王子濤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1日電 (王子濤)6月21日,集中展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工人學校——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創辦歷史的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開館

1920年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李啓漢來到上海開埠產業工人集聚的地區之一,位於普陀區的滬西小沙渡,在這個上海紡織工人最集中的地區創辦工人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啓發階級覺悟,培養工人運動先驅。1924年夏,爲進一步推動上海工人運動,鄧中夏李立三項英等在原有工人補習學校的基礎上創辦滬西工友俱樂部瞿秋白蔡和森楊開慧、向警予、惲代英等也經常來指導和進行教學,培養出孫良惠陶靜軒等滬西工運領袖和顧正紅等革命英烈,中共小沙渡小組及中共滬西支部應運而生,並領導了此後的滬西工人運動。五卅運動期間,滬西工人積極參與,成爲反帝愛國運動的主力。

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備用教室場景。 王子濤 攝

工人半日學校根據工人的作息時間,分早晚兩班上課,故稱“半日學校”。對那時的工人來說,加入學校學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長達12小時的做工時長以及不斷更變的作息,嚴重摧殘着兒童及成年工人們的身體狀況。在1921年5月1日《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節錄中記載着當時濫用、壓迫童工的情形:“紡織房裡,大半是十五歲以下的工人……”“工人分作日夜兩班,日班是上午六時起,至下午六時止,夜班是下午六時至上午六時止……每七日二班掉(調)換一次。”

李啓漢及其他教員們考慮到工人們的實際需求,在課間和學生一起聽留聲機,或在校舍後的空地踢足球,以此緩解他們的疲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時地處滬西小沙渡的主要工廠之一——內外棉五廠的工人黃桂生回憶李啓漢時寫道:“一個穿灰布夾袍的老師,…,笑着從屋裡走出來,操着湖南口音親切的招呼他們進去聽留聲機。教室裡擺着二十來張沒有油漆過的白桌凳,牆上掛着一塊黑板,收拾得乾乾淨淨。大家就坐下來聽戲。”

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辦公室場景。 王子濤 攝

據悉,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位於安遠路近蘇州河南岸,是一座集收集、研究、展示、教育、旅遊爲一體的多功能專業紅色文化場館館內共設置了四個展區,第一展區火紅序幕建黨前夕的小沙渡、崢嶸起步,介紹了小沙渡地區的工廠分佈情況、建黨前小沙渡工人情況及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況;第二展區崢嶸起步:中共發起組領導的工人半日學校,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指導工人運動,錦繡裡的工人半日學校創辦過程;第三展區榮耀征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領導的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介紹了中共一大召開後對上海工人運動的指導,更名後的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建設發展情況,直至1922年7月工人學校被迫停辦;第四篇章火種綿延:工人學校的重新崛起,介紹了從工人補習班到滬西工友俱樂部,成爲滬西工人接受教育、參加工會活動的中心。

接下來,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將申報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力爭打造成爲宣傳紅色文化的重要教育平臺,促進和推動“赤色滬西”知名度、進一步擦亮“紅色文化”品牌的前沿陣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