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播出過半好評如潮 全網熱度高漲火爆“出圈”

劉江導演執導的4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光榮夢想》已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過半。截至6月6日,該劇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2億,官方抖音單個視頻最高點贊量超8.7萬,主旋律電視劇熱榜TOP1,騰訊視頻電視劇熱度榜TOP1,愛奇藝電視劇歷史榜TOP1,貓眼全網熱度電視劇榜TOP1,豆瓣全球實時熱門電視劇榜TOP5,北京、東方兩家衛視最高收視率達到4.284。衆多網友刷屏點贊《光榮與夢想》“劇情緊湊、人物傳神、配樂出彩,詩意化的敘事令人驚豔”。不少網友一口氣刷10集,感嘆:“沒想到跨度這麼長的革命歷史劇,也能如此緊湊好看,追劇根本停不下來。”

火爆破圈

年輕人追劇點贊“不一樣的革命歷史劇”

毛澤東揮別妻兒,網友們“復讀”楊開慧的臺詞,“從入黨那天起,我的誓詞與你的相同”;李大釗被害犧牲,“致敬!守常先生!”久久刷屏;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飄揚的旗幟首登戰場,彈幕直白而有力:“燃”……這是《光榮與夢想》播出後,衆多追劇網友的真情流露。

作爲一部橫跨35年曆史的重大革命歷史劇,《光榮與夢想》儘管事件衆多,但劇情節奏並不拖沓,反而情節明快、節奏緊湊,刷新了觀衆對革命歷史劇的觀感。該劇前20集,從“驚心動魄”的中共一大建黨,到燃燒革命豪情的北伐戰爭,再到排除萬難,歷經多次反圍剿後的紅軍長征,強情節的劇情和激烈的戰爭場面感染着觀衆,令人慾罷不能。有網友點贊:“《光榮與夢想》人物表現張弛有度,主線之外幾條副線齊頭並進,十分有章法”。比如全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彭德懷、羅榮桓、粟裕、周保中、葉劍英等相繼入黨時,都用了排比的組接形式;有的人物事件僅用幾秒鐘就講清楚了來龍去脈。比如蔣先雲烈士的犧牲用賀龍的幾個回憶閃回片段,配以悲壯的音樂,極富感染力,讓觀衆不禁淚流滿面。

最令網友稱道的是該劇的開篇。楊開慧的《偶感》手稿於1982年在楊家老屋牆磚裡被發現;晚年毛澤東在菊香書屋,撫摸着一把木梳,看着妻兒的合影,潸然淚下;青年毛澤東意氣風發,投身革命洪流,奔走呼號,領導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短短几分鐘,三個不同場景勾連三個時空,人物情感層層疊加,極具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又爲之淚目。這種在重大革命題材劇中極爲罕見的跨時空平行剪輯手法,在劉江執導的《光榮與夢想》中,開篇可見。有網友驚歎:“從沒見過這樣的開篇,有點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頭,畫面和配樂都很高級,真是不一樣的革命歷史劇。”

此前,《光榮與夢想》主創走進復旦大學,青年學子們也表示《光榮與夢想》並非刻板地說教,而是讓歷史事件和人物以鮮活的面貌進入大衆視野,既接地氣又傳達出了深刻的內涵,火爆“出圈”。

口碑不俗

人性化詩意展現歷史溫度情懷獲好評

除了贏得了年輕觀衆的青睞,《光榮與夢想》開播後,也憑藉獨特的藝術表達和靜水流深的作品內涵,令衆多業內人士劇評人爲之讚歎,給予了高度評價。

見人、見史、見詩、見情。《光榮與夢想》既有宏大敘事和正史品格,又不乏人性化、詩意化的藝術表達,該劇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有了進一步開掘和提升。敘事張弛有道,充滿人性情感溫度,有劇評人表示展現宏大歷史和革命先驅高光時刻的《光榮與夢想》做到了“畫龍畫虎又畫骨”。

劇中,孫中山和宋慶齡伉儷情深,孫先生爲求和平,帶病北上,可謂慷慨之極。而當孫先生溘然長逝,夫人宋慶齡最後親吻他額頭的時候,又感人肺腑。楊開慧爲貧苦工人開課,講授大家名字的含義,幫大家起一個好名字的時候,毛澤東則抱着孩子坐在角落裡,看着妻子,滿眼都是愛意。顯然,《光榮與夢想》中,革命先輩們不僅有豪邁英雄氣,也有至善至美兒女情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中展現犧牲並不稀奇,但以詩化鏡頭語言展現“犧牲”卻相當罕見,體現了一種“向死而生”、“捨生取義”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劉江爲《光榮與夢想》做了很多“詩化”的二度創作。比如毛澤東看到楊開慧的遺物,腦海中閃現着兩人牽手的畫面;李大釗走在刑場,該劇提供了仰角的一個後背畫面;瞿秋白方誌敏犧牲都有一個黑白儀式感的瞬間,體現了一種寧靜而新生的力量。在導演劉江看來,“這些都是人性人情的外化,是內心‘詩’的一種外化。”業內人士也稱從現實到歷史,從寫實到寫意,劉江的最新力作《光榮與夢想》正如劇名一樣,充滿了濃郁的夢想張力和詩意美感。

媒體點贊

以精神情懷打開“紅色主題”共鳴入口

在歷史框架內,以沉浸感,共鳴感拉近觀衆與歷史的距離,以戲劇張力打開“紅色主題”的共鳴入口。這是《光榮與夢想》的“光榮夢想”。

日前,文匯報頭版大版面刊發了題爲《人的豐碑初心的光輝,可以長久照耀熒屏》的劉江導演專訪。文章中,談到劇名的內涵,劉江表示:“‘光榮’意指中國共產黨在苦難中創造了輝煌;‘夢想’體現在個體身上,一羣百年前的‘90後’,他們不爭個人利益,而是抱定‘爲人民謀利益,爲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帶領中國人民從舊時泥濘一路走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光榮與夢想》以人帶史,以情動人,是因爲中華民族“站起來”的進程也是一批又一批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先輩們的燃情歲月。比如竭力反對“繳槍”的董必武,比如在南昌起義時火線申請入黨的賀龍,又比如主張高高揚起自己的旗幟、在全國人民面前彰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決心的毛澤東,以及一大批不爲個人利益、只爲民族復興、爲創造一個新世界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方誌敏、瞿秋白、惲代英、陳樹湘、楊開慧等……這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革命者,在黨史、軍史中豎起了一座座“人的豐碑”。

毛澤東辭別妻兒,遠赴他鄉不能回頭的親情之痛;方誌敏、瞿秋白、楊開慧就義時的大義之勇;紅軍血染湘江、激戰臘子口的悲壯豪情……劇中一幕幕展現革命先驅精神豐碑的場景令觀衆如臨現場,感同身受。這種震撼不僅僅是心靈上的觸動,更是視覺上的強烈衝擊。比如湘江之戰有多慘烈?《光榮與夢想》通過水下攝影,從獨特視角近距離、沉浸式呈現了這場戰役。8萬人參與的紅軍長征是什麼樣的行軍規模?該劇用了一個10分鐘的超長鏡頭來展現。劇中,觀衆的視線隨着鏡頭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穿梭於行軍隊伍中,近距離觀察紅軍戰士們的行軍細節。從航拍場景,到大全景,推進到中景、近景,這纔是真正的有縱覽、有細節的歷史重現。有媒體盛讚:“七支紅軍隊伍,八萬多名紅軍戰士,前有圍剿後有追兵的戰略性大轉移,翻山越嶺的偉大長征,就此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看得人心潮澎湃。”“如何最大可能呈現歷史真貌,又能將這段紛紜複雜的歷史講清楚,《光榮與夢想》給到的是近乎教科書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