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指數亞東醫院6成患者控制未達標

中華民國血脂動脈硬化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今(9日)公佈《臺灣風險病人的血脂治療指引》,將急性冠心症候羣血管疾病者的壞膽固醇指數(LDL)規範加嚴至70mg/dL以下。(林周義攝)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林周義攝)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林周義攝)

健保署上月宣佈將降血脂藥物使用對象放寬,讓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羣病史者、曾做過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外科血管動脈搭橋手術者都可使用,最快下月實施。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今(9日)公佈《臺灣高風險病人的血脂治療指引》,將急性冠心症候羣、心血管疾病者的壞膽固醇指數(LDL)規範加嚴至70mg/dL以下。然而根據亞東醫院的患者資料,超過6成高危險族羣未達標,仍暴露在復發、猝死的風險中。

根據《刺胳針期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另有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因此《臺灣高風險病人的血脂治療指引》將壞膽固醇指數的標準由100mg/dL下修至70mg/dL以下。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壞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發心肌梗塞。若能將壞膽固醇數值降低,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下降。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根據亞東醫院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資料,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中,約有3成(33.3%)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後,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mg/dL。若按照《臺灣高風險病人的血脂治療指引》,則有超過6成(62.2%)的患者未達標,仍暴露在復發、猝死的風險之中。

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曾在上班時感覺胸痛得像遭鐵錘插入、肩頸如被針刺,開始冒冷汗視線也慢慢模糊。經急診發現患有急性冠心症、高血脂及高血壓,且心血管被堵住。緊急安裝心臟支架後,才撿回一命。出院後的他,血脂跟血壓仍持續超標,甚至最嚴重時,壞膽固醇指數飆至230mg/dL。自費使用PCSK9抑制劑後,壞膽固醇指數已降至30mg/dL。

吳彥雯表示,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年會於臺灣、韓國進行的研究,該抑制劑能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因此建議民衆,若採傳統藥物後,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另呼籲民衆應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確實遠離復發、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