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之路亟須畫下“白實線”

患者先勾選藥物,再“編寫”症狀,就能順利網購藥品;未成年人可輕鬆買到麻醉類藥品;消化內科醫生能隨心所欲開出皮膚疾病處方……互聯網醫療領域充斥着種種亂象。後疫情時代,如何打造規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新業態?在“2021中國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大會暨互聯網醫院高質量規範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對此展開了討論。

“看不清、戳不到、扣不着、聽不見。”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周軍看來,隔着屏幕物理距離,醫生直接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受到限制,這是互聯網醫院的“硬傷”。互聯網醫院未來將如何發展?中日友好醫院院副院長崔勇認爲,可優先探索適合圖像特徵診斷的學科,如皮膚科影像科、病理科等,打造專科互聯網醫院的細分模式。此外,建設脫離各醫院信息系統的“超級平臺”,構建藥物配備與供給的“雙通道模式”等,也是未來互聯網醫院發展的可循路徑

崔勇將互聯網醫院形象比喻成一輛正在飛速奔馳的汽車――醫保、支付和運營是這輛車的引擎,工作平臺是平坦的公路監管機制就是公路上不可觸碰的白實線。“需求引導、政府監管、醫院主體、平臺支撐,構成了互聯網醫院良性運行的完整體系。”崔勇說。

“白實線”怎麼畫?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立起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副處長陸珊介紹,對互聯網醫院的監管主要包括准入資質、診療數據、線上處方、費用、服務評價、投訴、負面積分等方面,貫穿於患者線上問診前、中、後等環節。屏幕那頭的醫生是否有資質出診、所開處方是否合理、服務是否令人滿意等情況理應都在監管平臺的掌控中,但實踐起來卻遇到了不少問題

陸珊表示,目前監管往往建立在互聯網醫療平臺上傳真實數據的基礎上,如果醫療平臺有意違規造假,就會加劇監管難度。另外,監管還面臨部門跨地區法規尚不健全等諸多挑戰

醫管、藥監、醫保等部門如何互聯互通?外地醫師在本地註冊,誰來管?平臺上傳的海量數據,怎麼“看”?大量處方的合理性怎麼高效判斷?如果醫生或醫療機構違規,怎麼罰?……

陸珊將這些問題拋給了與會者,也拋給了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