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一個世界,兩個市場」格局已不可逆(陳淑英)

自川普執政後期中美之間發生的以「華爲」爲代表的各種摩擦和衝突,驚醒了中國人的躺平意識,也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緒。(示意圖/Shutterstock)

自川普執政後期中美之間發生的以「華爲」爲代表的各種摩擦和衝突,驚醒了中國人的躺平意識,也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緒。在美國想贏,中國不能輸的國際政治氛圍下,經過將近5年的磕磕絆絆,隨着9月25日華爲的全線新品發佈,在科技和產業領域,「一個世界,兩個市場」的格局已經被迫形成,而且這種趨勢將是不可逆的。未來的中美都必須面對自己的短板,只有補缺補差,才能真的在相互競爭中獲取有利地位。

01美國主導二戰後的全球市場

二戰即將結束之際,爲創建一個不同於戰前的國際秩序,美國未雨綢繆,大力推動成立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等國際組織,通過法律的手段規範國際組織從政治安全的角度下手爲其發展保駕護航,美國起始階段的主導作用和積極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1946年3月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把世界分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政治衝突不斷,軍事緊張對恃,經濟貿易很少往來;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戰,儘管中共與蘇聯的關係密切,但是對被殖民百年和長期遭受戰爭蹂躪的中國而言,沒有什麼國家建設而言,更無從談及市場的佔有。從1958年中蘇交惡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前這期間,中美關係沒有正常化,中國是被迫脫離全球市場的。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爲唯一的單極霸權國家,這個時期世界其實只有一個市場,那就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市場。

依靠二戰中作爲全球大後方生產基地,以及戰後全球重建支撐基地等極爲特殊的地位和條件,美國在20世紀50-70年代的黃金時期,工業產值全球佔比峰值達43%,貿易出口佔全球20%。到2021年,美國(15.5%)和歐盟(15.7%)的工業產值全球佔比加起來是31.2%,中國是27%離美國加歐盟的總和還有一點差距。由於經濟的下滑,美國的政治操守開始變形,美國在戰後國際秩序方面的「積極角色」開始發生了向「負面角色」的演變,聯合國已成爲美國利用的工具。即使如此,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美國仍佔有全球市場的優勢地位。

02第二次「進京趕考」是國際卷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一行人從西柏坡正式向北平進發,並打趣說那天是個:「進京趕考」的日子,這個時期的進京趕考是國內卷,中國的主要任務是集中精力發展自身,建設「一個新中國」:10月舉行開國大典時,海南島和西藏等很多地方還沒解放,臺灣的解放至今也未能完成。1949到2019的70年間,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謀求發展,先後模仿過蘇聯,學習過美西方,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道路,直到今天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在川普對華發動貿易戰之後,一些中國人才猛然意識到,第一次進京趕考已經結束了。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2年中國工業產值全球佔比接近30%,貨物貿易出口國際市場份額接近15%。基本構建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覆蓋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工業門類。這是中國完全在和平環境和屢屢遭受反傾銷、貿易制裁、各種技術限制等衆多不利條件下達成的。

第一次進京趕考考得如何,美西方的圍堵已經給出了答案。美國人估算,如果中國每年工業產值是兩位數增長,再過2-3年就能追上美國;如果增速較緩,年增僅有5%-6%,再過5-6年也可達成。看到中國距離其鼎盛期的全球佔比只有一步之遙,加上川普本人任期將滿,若再不對華採取措施就來不及了。總之,在中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美國打出了貿易戰、科技戰、晶片戰、生物戰、外交戰、輿論戰等一系列組合拳,把中國本來計劃10-2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給逼得5年就幹完了,甚至把中國原本不想自己幹,想一直依賴美國的事也不得不獨立完成了。

新中國第一次進京趕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結束了,第二次進京趕考的考鈴聲從2019年或者更早之前就已經打響了,只是因爲它太過突然和兇猛加上疫情肆虐,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次是中國進入世界文明舞臺中心的一次國際閉卷考試。1949年的第一次進京趕考是新中國要活下來,沒有考題可以參考,一切都是新的,考驗的是領導人的遠見,意志和決心;2019年的第二次進京趕考是中國要強起來,這次國際卷連模擬題都沒有。

但是,中華民族強大的自源系文明給領導集體賦予了真知灼見,他們早已清晰地把握歷史脈搏,從不斷提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到「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一再指明歷史重大轉折的開始,他們已經做好了應試的準備。

03「一個世界,兩個市場」格局已不可逆

過去美國對中國唯一還有系統性優勢的科技領域就是晶片,所以,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戰能找到唯一稱得上是戰場的領域也只有晶片。因此美國希望這些高科技產業迴流美國,進而要求臺積電和富士康等去美國建廠,幾年下來驗證了美國的這個願望真的是一廂情願。臺積電未來在美國的發展不能讓美國滿意答案是肯定的,儘管還有人認爲目前下結論還爲時過早。不過,美國想從晶片上卡死中國的理想應該很難實現了。8月底,華爲Mate60 Pro開售,這標誌着中國已經掌握了整個邏輯晶片(第二代半導體)的產業鏈。華爲現在已經不再購買美國的高通晶片了,之前是先進製成美國不賣給中國,現在成熟製成中國也不要了。

8月1日,中國對鎵和鍺的出口進行管制,這標誌着中國已經全面掌握了三代半導體產業鏈。9月華爲發佈的新品不在於有多尖端,卻能覆蓋極廣的領域,足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能把美西方趕出電信界的生態圈。比爾•蓋茨不止一次公開呼籲,不要切斷給中國的供應鏈,一旦中國人覺悟了,建立自己的標準和產能,美國不但會失去一個最大的單一市場,還會培養出一個難以超越的競爭對手,他的顧慮可以確定已經被驗證了。

除了華爲的遙遙領先,比亞迪等電動汽車也遙遙領先,就連德國這樣的老牌汽車生產國家2022年都要從中國進口10萬輛電動車,以應對俄烏衝突導致的德國能源短缺的困境。更別說航空航天領域了,之前美國通過沃夫條款(Wolf Amendment)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政府資金與中國政府及其組織進行任何形式的雙邊合作。現在你不學中文,都無法和中國的航空航天建立起關聯。

美國和歐洲再怎麼調整產業政策,也很難和中國媲美。中國的體制決定了其產業政策的靈活性,可以隨時調整,可以是國家隊,也可以是地方隊;可以是央企,也可以是私企。西方如果沒有吃透中國體制的奧妙,只想跟風,那麼結果一定是國際版的「東施效顰」。美國不允許歐洲及其盟友使用華爲設備,但是廣大的非洲,亞洲和南美國家都已經選購了中國的產品,以前不站隊是對的,現在不站隊就是錯了。晶片戰已經接近尾聲,意味着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戰可以謝幕了。中國已經掌握了晶片全產業鏈,這唯一可以稱爲是戰場上的決戰將要結束了,後面就剩下清理戰場的工作了。

「一個世界,兩個市場」的格局已經形成,且不可逆。這也許能解釋爲何美國政府單方面不斷地提出訪華的要求,事實也確實如此,2023年疫情解除之後美國來訪都是單方面的。6月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7月財政部長耶倫和總統氣候特使克里來訪;9月商務部長雷蒙多來了,10月7日美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兩黨參議員代表團來訪,值得一提的是,舒默是議會裡對華「鷹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推動多項對華不友好議案。

美國是不會放棄對中國的打壓的,儘管美國白宮、國務院和國會還會不停地來人,歸根結底他們主要還是來中國探探口風,回去繼續商量怎麼整中國而已。不過,不管你是抱有什麼目的來的,哪怕你回去繼續把中國當敵人,吃完飯再走是我們的待客之道,這個傳統可是我們自古以來就有之。中國不會像美國那麼小氣,阿拉斯加會談的時候連頓飯都不給中方準備。

04美國和中國都必須面對自己的短板

首先,美國要重視國內矛盾加劇的問題,隨着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拜登政府爲了選舉的需要,會暫時掩飾與中國之間的矛盾,中場休息一下,但是中美間暗戰不會收手。在這一輪與中國的競爭中,美國要正視自己的短板:那就是過於使用蠻力,對國內矛盾惡化視而不見,一味地把矛盾外泄,造成了裡外被動的局面。這些年國際盟友不聽召喚,陽奉陰違有太多實例證;而麥卡錫被罷免就是黨爭加劇的惡果,說明國內矛盾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中國的問題其實不比美國少,首先是體制內的一些領導層和精英們根本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全新的歷史使命,依然處於雲裡霧裡、懵懵懂懂,對西方一知半解,但是對已經獲得的利益卻仍不滿足還想得到更多。而一些領導階層有「恐美症」,對於美國的步步緊逼,不敢有所爲,這些人在其位不謀其政,人浮於事。其次是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缺乏創新的動力。自唐朝後,中國就沒有再出現過類似能改變世界的四大發明,這和唐朝之後的各個朝代對於通過殖民獲得更大的疆土沒有興趣有關,即便元軍曾一度打到了歐洲,但是也沒有真正在那裡建立起殖民地,明清時期的朝貢制度是溫和的國際關係,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殖民主義。未來的中國要有創新的意識,要改寫美國人負責寫PPT,中國人負責完成的局面。

中美間未來不管有什麼戰,結果都不會有懸念,包括臺灣問題,中國肯定不會輸。只是現在美國希望中國不要武統臺灣,畢竟一旦打起來,美國介不介入都很難。如果美國不希望大陸武統,那麼和統的方案就需要美國認真地落實,把臺灣變成豪豬也好,刺蝟也好,阻撓統一臺灣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球在美方手裡。但是中國要提防在解放臺灣之前,內外勾結在中國搞本土化的軍工複合體,金融資本凌駕於政治之上企圖從內部掏空中國,醫藥托拉斯拖後腿。

中國現在需要思考的不是打敗美國,不要效仿美國的精英們繼續沉浸在上一個世紀的陳舊的冷戰思維裡不能自拔,而是要將精力和智力放在如何擺脫歷史週期的宿命,避免從興盛走向衰落等重大的歷史使命問題的解決上來。就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說的那樣,中國的目標不是超過美國,而是超越自己,希望近期訪華的這些能夠左右美國政策的精英們能真得領悟這句話的內涵。未來的中美競爭,誰先補上自己的短板,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

不管中國人有沒有準備好,中國已經走到世界文明的中心了,未來的中國要有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的決心。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地球,未來只有中國和外國之分,正如金燦榮老師曾經預判的那樣,這個局面將不再是遙遠的事情。【作者爲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獨立學者】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