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拜登亞洲之行:IPEF能否改變亞太經貿格局?(金仁淑)

美國總統拜登。(圖/美聯社)

拜登亞洲之行引發全球矚目。根據美國白宮發佈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將於5月20-24日出訪亞洲,其中20-22日訪問韓國、22-24日訪問日本、24日出席日美和澳大利亞、印度「四邊機制」(Quad)的首腦會議。這是拜登上任以後第一次親自出訪亞洲,而且把韓國作爲首訪國家,引發韓國朝野上下羣情激動,也激發了日本岸田政府加強日美同盟的熱情。而美、日、澳、印四方首腦會議將要擴大四方合作機制,推進新版印太戰略,其最終目的依然是打壓中國、遏制中國大國的崛起,從而實現美國長期稱霸世界的戰略。

拜登亞洲之行將與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等討論深化美日韓安全同盟、加強經濟關係、應對新冠疫情、支援烏克蘭問題,但最重要的目的則是一方面拉攏韓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逐漸擴大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使之建成亞洲版的北約;另一方面要正式啓動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合作機制,即「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此來彌補後TPP時代美國主導的高水平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從而全面抗衡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廣義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和RCEP,繼續掌握國際貿易規則主導權,稱霸世界經濟。爲此,美國準備在12-13日舉行的美國-東盟特別首腦會議上邀請東盟國家加入IPEF,而韓國政府的立場是「願意參與開放、包容、透明的區域內協議體」,因此,IPEF相關事宜很可能成爲首次韓美首腦會談的主要議題。

針對美國主導的IPEF,日本岸田政府也表明強烈的支持態度,並與美國積極合作推廣,謀求構建去中國化的東亞供應鏈。顯然,所謂IPEF就是在後TPP時代,美國爲了拉攏亞洲國家,加強成員國政府之間的高水平的合作和制定相關規則,繼續稱霸印太地區、遏制中國而推出的新的「新印太戰略」。然而,拜登亞洲之行,以IPEF加強美國主導的「新印太戰略」,改變亞太經貿格局,從而遏制中國的目標卻面臨着重重困難。

首先,IPEF缺少各國經濟合作的動力。IPEF有別於TPP,它不包括成員國之間開放市場、降低關稅或者零關稅措施。目前,中美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吸引着全球的資本和商品。尤其是日韓和印度以及東盟國家主要以美國爲最大出口地。與美國締結經濟合作協定將產生貿易創造效應、投資創造效應等巨大的經濟利益。然而,美國工會和左派極力反對貿易自由化,因此IPEF不涉及削減關稅等措施,其經濟效果大打折扣:即中國市場的強大市場潛力和穩定的營商環境影響東盟等國家參與IPEF的積極性。因此,美國不開放市場,阻礙着東盟等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美國合作的動力和熱情。

其次,去中國化目標難以達成。自從2021年10月美國拜登總統首次提出IPEF構想以來,美國基於自由、民主等共同價值觀,極力拉攏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家,加快推進戰略物資供應等方面去中國化的步伐。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後,加上新冠疫情疊加的背景下,爲了降低經濟安全保障風險,美國與日本等合作重新構建去中國化的供應鏈戰略,而韓國親美的尹錫悅上臺,也是美國拉入韓國「新版印太戰略」的最佳機會。然而,中國爲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連續十三年成爲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因此,雖然日韓要積極參加美國主導的IPEF,但長期以來中日韓之間形成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深度融合,使中日韓難以「脫鉤」。

再次,IPEF缺乏法律效率,難以取代RCEP。美國提倡的IPEF目前其具體內容不夠清晰,但主要包括貿易、供應鏈、基礎設施和碳中和、稅收和反腐敗等四大核心協定,成員國可以參加不同的協定,而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必須參加所有協定,從而構建比TPP更高規則下的經濟圈。由於IPEF未能獲得美國國會開放市場的權力,不具有如TPP、RCEP的法律約束力,只能成爲鬆散的合作組織,最後有可能淪落爲如APEC一樣只具有象徵意義的多邊合作框架。因此,拜登訪問日韓,鞏固和加強美國主導的「新印太戰略」,通過IPEF構築圍堵中國的新的經濟包圍圈缺乏制度基礎,而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RCEP等將成爲主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力量。

可見,拜登以亞洲之行爲契機,積極推進IPEF,但美國無法主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依然持續由北美、歐洲、亞太地區三足鼎立的區域化經貿格局。(作者爲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