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幸好有臺灣」不怕吃毒,日本加拿大樂歪(雁默)

臺灣加入CPTPP無進展,綠委憂心恐影響2024選情。圖爲2019年CPTPP在日本東京召開會議。(美聯社)

Yahoo有則新聞「繼毒豬核食之後,豬瘟狂牛襲臺」,引起我的注意,內容提到臺灣爲加入CPTPP,悄悄開放日本熟豬肉,以及加拿大全齡牛,繼美豬與全齡美牛開放後,民進黨政府又一次犧牲食安換取虛幻的「走向世界」。

這是假新聞嗎?我查了一下官方公開資料,覺得此傳言或並非完全無的放矢,值得一提。

我一向主張,臺灣進不了CPTPP,因爲中國大陸也在爭取,而該協議所有成員都要同意方能入夥,臺灣沒有機會。簡言之,若得二擇一,CPTPP可以沒有臺灣,但不能沒有中國大陸,當然也可能兩岸都進不了這扇門,但沒有中國市場,CPTPP是自我弱化,中國大可找其中幾個成員另外籤一個同等質量的協議,吸引力必然比沒有中國的CPTPP更強。

在機會渺茫的狀況下,臺灣所有的預先讓利都將打水漂,得不償失。

該報導的故事是這樣的:爲了討好CPTPP成員日本,臺灣今年開放日本熟豬肉進口,爲避免爭議,去年日本先開放了臺灣熟禽肉輸入,安排成一個看似對等的經貿互惠。

對等嗎?禽肉不是日本的重點保護的農產品,豬肉纔是,即便在CPTPP的降稅要求下,日本對進口豬肉也沒有降成零關稅,以保護本土豬農。若干受保護的農產品被日本稱爲「聖域」,綠委蔡易餘在2021年就曾呼籲,CPTPP談判,臺灣也要設定自己的「聖域」,如茶,蚵等比較容易受到越南傾銷影響的品項,綠委林岱樺則主張應該保護臺灣米。

傳言的證據是衛福部食藥署的一份文件,顯示臺南進出口商業工會提出進口申請的官方回覆。按此線索我查了一下衛福部公開資料,今年1月16日確實公佈了日本熟豬肉覈准輸入措施。

豬肉也是臺灣應該保護的品項,因爲本土豬肉成本高,不具國際競爭力。事實上,臺灣加入WTO時,就設定了14項農產品被歸類爲「特別防禦措施種類」,其中就有「豬腹脅肉」(三層肉),以保護本土豬農。

也就是說,臺灣熟禽肉與日本熟豬肉的交換條件其實是不對等的,這是不對等的讓利,而在開放福島核食後,又搞這一出是否能因此拿到CPTPP門票,當然沒哪個官員敢打包票,我就認爲換不到,因爲在兩岸都爭取加入後,CPTPP已是政治問題。

民進黨政府應該說明的是,預先開放日本熟豬肉進口,是否代表臺灣加入CPTPP後無法保護本土豬農?

除了產業面,還有食安面。日本近年數度發生豬瘟,並於2020年失去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的「豬瘟清境國」資格,很難賣給歐美,「幸好有臺灣」不怕吃毒。

民進黨政府應該說明的是,這是否像開放福島核食一樣,再一次爲CPTPP而犧牲臺灣食安?表面雖對等,但實質不對等?

加拿大全齡牛的部分,該報導並未出示證據,但具體指控「今年2月1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召集各部會,商討「臺加牛肉協議」,會議敲定放寬加拿大全齡牛肉進口,以獲取2024年CPTPP輪值主席國加拿大的支持」。

若此事屬實,那麼全齡加牛的開放,就是按照全齡美牛開放的模式,再度開了一次惡例。因爲近年加拿大屢次發生狂牛症,曾被WOAH提高風險警示。

過往,臺灣一向對曾發生狂牛症的地區予以限制,即只開放「30個月年齡以下」的牛肉進口,因爲一般牛場出現狂牛症的牛隻年齡約爲39個月齡。換言之,開放30個月以上年齡的牛肉,即爲開放全年齡牛,代表出口地區無狂牛風險。

加牛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牛,站在加拿大的立場,在美國沒有參與的CPTPP談判裡,要求成員與準成員開放加牛可增加競爭力,如日本,就在CPTPP生效後全面開放加牛。而臺灣既然這麼想加入CPTPP,加國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預先敲開牛肉進口大門,尤其民進黨政府已有「喪權前科」,即開放全年齡美牛輸入。

民進黨在野時抨擊馬英九開放美牛,但馬沒有開放「全齡美牛」。而當時爲進入TPP而比照美牛前例開放加牛也有過朝野攻防,綠營抨擊馬政府爲經濟利益「拿國人健康當籌碼」,表示堅決反對。

彼時馬政府也只是開放「帶骨加牛」,而非「全齡加牛」(後者風險更高),若傳言屬實,現在立場倒轉,民進黨政府爲加入CPTPP開放得更多,所謂「食安」看起來永遠是「在野觀點」,鬥爭用的。我猜,當初抨擊馬政府的那些政客,醫生,民團,必然不會以同樣標準監督蔡政府。

臺灣有9成豬肉供應是本土豬,理應保護本土豬肉。相對地,臺灣牛肉供應9成仰賴進口,理應嚴格管控進口牛肉。即便日本也是等到CPTPP生效後才完全解禁加牛,而不是還沒拿到門票就奉送談判籌碼。不過,喪權辱國的惡業,民進黨幹太多了,奴顏卑膝也不差這一樁,但倒黴的是臺灣民衆。

民進黨將CPTPP吹捧上天,當然有理由懷疑其爲了入夥而「拿國人健康當籌碼」,按往例,這些讓利從未給臺灣帶來實質好處,只有在犧牲我方利益之下還打壓反對意見,並用吃奶的力氣吹,吹,吹。(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