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砸大錢還買不到東協嫌棄的IPEF(雁默)

(圖/路透)

媒體披露,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資料,民進黨半年砸1600萬給數家美國公關公司,遊說美國會議員挺臺加入IPEF,1600萬買的還不是「美議員主動挺臺」,而是透過「公關公司請託美議員挺臺」,該報導旋即讓外交部跳腳。

外交部怒斥媒體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抹殺駐美代表處的努力,與「美國友人」對我的真誠友誼與堅定支持,並強調一切合法。

事實是:「花了1600萬」,以及「臺灣無法加入IPEF」。修辭是:駐美代表處的「努力」,以及美國友人的「真誠友誼」與「堅定支持」。

民進黨的外交部是個「修辭單位」,因爲事實難看,所以需要大量華麗辭藻掩飾。本屆朝廷斷交8國,建交爲零,稱之爲「斷交部」,剛好而已。爲粉飾大量斷交之事實,「斷交部」將資源集中於收買華盛頓民代,在美國的遊說文化裡拚「公關價值」,吸引這政治禿鷹集團頻頻訪臺「再套利」,這就是蔡朝的外交與斷交把戲。

「努力」用錢買的「美國友人」,用錢買的「真誠友誼」,用錢買的「堅定支持」,買到了「公關戰果」,就是買不到實質好處。而這所謂「好處」,還是東南亞國家嫌棄之物,美國政客主動敲門釋利多討好東協,臺灣主動敲門花大錢討好美國政客,人家不想要的,臺灣卻蹭不進去,這1600萬花得既可恥又可悲。

醜態遭掀,難怪「斷交部」羞憤暴怒。

東協嫌棄IPEF之主因,在於這是一個圍堵中國的經貿框架,而也是民進黨想加入之主因,但東協各經濟體經不起與區域經貿大哥對干將帶來的巨大沖擊。

美國未能將臺灣納入IPEF之主因,在於東協不希望臺灣加入,引起北京不滿。

東協不要,美國就犧牲臺灣主因,在於東協是圍堵中國的關鍵,相較之下,臺灣「可割可棄」。以上就是故事綱要,因此莫說1600萬,1億6千萬也買不到IPEF門票。

IPEF的起源,來自於美國產業空洞化下藍領階級的反撲,美民主黨爲了挽回此一票源,只好揚棄自貿協議 —— 尤其是其中的市場準入 —— 改而以新制替代。這是一種吝於給糖吃,又想支配架構成員的經貿陷阱,也正因此,被視爲主要合作對象的東協興趣缺缺,也就臺灣千方百計想蹭進去。

民進黨之所以看上IPEF,一方面想獲利於「臺美合作」的虛榮,另一方面也想透過美國的力量,減少對大陸的經貿依賴。

虛榮且不談,IPEF是意在與中國大陸經貿脫鉤的區域協議,其之所以窒礙難行,即因東南亞與中國的經貿根本脫不了勾,前者甚至是後者拉拔起來的,即便美國開方市場準入也難以達標,遑論連此利多都不願意付出。

德國總理最近公開強調「與中國脫鉤不是選項」,中德不但無法脫鉤,關係還愈來愈深,與政治干擾的方向背道而馳。如此即可明白東協爲何嫌棄IPEF,事實上,連日韓都很不熱衷,日本甚至三番兩次要求美國重返CPTPP,而不是寄希望於IPEF。

更可笑的是,連美國都無法與中國脫鉤,德國,日韓,東協又怎麼可能脫鉤?

敲鑼打鼓了一年,IPEF至今只提出了一個具體措施「技能提升計劃」(Upskilling Initiative),進度極爲緩慢。

東協之所以願意接受「技能提升計劃」,乃因此計劃能導入美國技術與投資,也算是一大誘因,但前景仍待觀察,因爲此計劃完全得透過美企的力量才能付諸實現,而企業投資看的是實實在在的獲益,而非地緣政治利益。

美企目前能看到的可能利益是,透過東協各國政府的政策,釋放鄉村廉價勞動力,讓美企得以降低成本,甚至開發新市場。在與中國脫鉤的意義上,「技能提升計劃」的邏輯並沒有錯,因爲東協也想作爲世界工廠的繼承者,只是,產業生態鏈除了技術與資金,還脫離不了原物料,於此,東協仍得依賴中國。

再者,美企的投資與技術輸出,還得遵守保護美國勞工權益此一前提,東協是歡迎,但美國能走多遠纔是關鍵。IPEF是一個強調提升成員勞工權益的協議,目的就是爲了保護美國勞工,以致美企的技術輸出與投資自帶天花板,算盤打一打,誘因不見得很大。

誠然,東協對IPEF是既嫌棄又有點期待,但嫌棄大於期待是肯定的,畢竟政治針對性太強,而這也是東協排斥臺灣加入的主因。

臺灣蹭不進去,美國只好另外架一個「21世紀貿易倡議」給臺灣,好讓民進黨編織「有朝一日與IPEF對接」的虛妄大餅。

不過,擺在眼前的是,IPEF進展緩慢,「21世紀貿易倡議」更是全無進展,恐怕是因爲卡在美國中期大選,美國民主黨未敢鬧出太大動靜,引起美國公會反感之故。此外,東協成員的經貿與文化差異較大,想做成一致的規範難度極高(即便不是所有成員一致也很難),因此至今也僅拋出一個美國單方面釋出的利多政策。

IPEF無法產生「脫鉤力」,「21世紀貿易倡議」就更沒譜了,因爲美方不會搞一個只能在臺灣實現的貿易新制,必定「先IPEF,後21世紀貿易倡議」。

這便是爲何「21世紀貿易倡議」沒引起臺灣各界討論的主因,連劇本都沒有,綠營側翼要怎麼唱戲?

如此看來,毫無疑問,臺「斷交部」與經濟部砸大錢在華盛頓搞遊說,不但「投資標的」選錯,還徹底失敗,被揭發後,連公關效果都被抹平,就是醜聞一樁,難怪「斷交部」暴怒,典型的「見笑轉生氣」。

臺灣若真有機會被納入IPEF,根本不必砸錢給公關公司搞遊說,美方會主動蹭過來。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民進黨明知此路不通,還亂灑人民納稅錢買一場空,被媒體起底,還反過來斥責人民的監督是移花接木,斷章取義。

事實是,1600萬打水漂,執政者不但隱瞞失敗真相,還以蠻橫掩飾無能,這種不要臉的敗家黨,也算舉世罕見。(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