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書葬,悲涼的送行(黃丙喜)

爲了書香社會的永續,大家不能讓書葬的悲情一再發生了!抽個兩小時去看看書展吧!圖爲臺中市36所國中首創「SDGs永續閱讀-跨校聯合主題書展」。(輔導團專輔童師薇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書葬,你聽過嗎?應該沒有,但已經在臺灣發生10年左右了。它雖然不像樹葬、海葬和火葬,埋的是人的生命,過程和結局卻仍然令人心痛。

書葬是怎麼發生的?其實你不用谷歌了,它沒有這個名詞,這是出版商的口頭語。

他們形容這樣的場景:書印出來了,也發行出去了,但市場就是賣不好,文化部出於好意,給予補助,免得出版商損失過重;但同時要求這些受補貼的書籍不得轉賣,於是只得依規定一整批地送往指定的焚化場燒掉。

「整車的書,都是作者、編輯、校訂、印刷和出版商的心血。」一位考試委員感嘆:「你看着一再的書往焚化場載送的場景,像不像送葬?心裡不禁隱隱作痛!」

搶救出版社!支持出版社!大學教授們近日相互轉傳在中正紀念堂的「圖書大特賣」訊息,書葬的陰影立刻在腦中浮起。我們是應該去支持,不只爲出版商,更爲知識的傳承和閱讀的樂趣。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可以使人愉悅,增加文采,以及充實才能。」閱讀是快樂的放鬆,也是深度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考,而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翻書的觸感可以讓我們焦躁的心靈跨越時空,激發想像的有感媒介,進而產生安靜定錨的效用。這是電子閱讀欠缺的。

當數據交換能夠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的互聯網,卻是印刷出版商面對的嚴苛挑戰。最近ChatGPT等各種AI機器人紛紛上市,傳統出版商的市場勢必將更爲緊縮;何況,每本書的出售都是寄售的,零售和批發商都可無限制地退貨。如果沒有知識傳播的熱情,是很難在出版業久留的。

美國出版營銷協會執行長簡納森(Jan Nathan)說,出版是C的立方產業,包括:承諾(commitment)、一貫性(consistency)和信譽(credibility),缺一不可。而信譽是因爲承諾和一貫性相互交織,並且永續相當時日的產物。如果出版是一國文明的指標,它當然值得政府在財務的營利之外,另給補助的空間,也鼓勵全民多多養成翻書閱讀的好習慣。

當前圖書出版的另一困境是,公立和大學的圖書館近年也普遍刪減圖書採購預算,加上許多大學教授退休後又紛紛將其閱後的書籍無償捐供同學使用。知識無價,但這智慧的載體不能像鳥兒沒有翅膀。

爲了書香社會的永續,大家不能讓書葬的悲情一再發生了!抽個兩小時去看看書展吧!這比坐在電視前看名嘴胡扯健康多了。

(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