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展出「薯榔海水染」 延續漁村文化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國立海洋大學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合作規畫薯榔海水培訓工作坊」,8日舉行成果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國立海洋大學、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合作,規畫「薯榔海水染培訓工作坊」,8日舉行成果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薯榔中含單寧酸膠質染色後能加強纖維韌性,增加魚網壽命。(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爲推廣海洋漁村文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國立海洋大學、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合作,規畫「薯榔海水染培訓工作坊」,培育30名種子教師,透過海水染布讓更多人看見八斗子漁村,8日舉行成果展,展出染藝服飾絲巾袋包創作

八斗子促進會指出,八斗子早期是一座孤島,1770年杜氏兄弟唐山渡海定居後,靠漁網捕魚維生,早期魚網是棉麻編製成,先民利用薯榔染劑染在魚網上,因薯榔中含單寧酸及膠質,能增強纖維韌性、增加魚網壽命,並防止海水腐蝕其纖維。

海大表示,近年來,純天然紡織品染劑受到重視,織染藝術也受到關注,8月與八斗子促進會合作,規畫薯榔海水染-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並與海科館共同舉辦成果展,透過海水染布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八斗子漁村。

海科館說,這次展覽在海科館教育中心展示門廳開展,周邊有八斗子漁港長潭漁港,具豐富、多元海洋漁村文化,不僅能瞭解先民智慧,也能透過種子教師培訓,帶動地方產業發展,讓更多人認識早期先民智慧與純天然染藝法,賦予織品新生命展期至18日止,免費入內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