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漁民節 漁民出海兼撈垃圾盼漁業永續

桃園市中壢區漁會16日舉辦漁民節慶祝活動,表揚模範漁民及各項漁業競賽獲獎者。(呂筱蟬攝)

桃園市中壢區漁會16日舉辦漁民節慶祝活動,表揚模範漁民及各項漁業競賽獲獎者,其中75歲的張順德是在地最年長船主,不僅參加環保艦隊積極清除海洋垃圾榮獲模範漁民,其船隻振盛號年度交易額也獲得第3名,漁民們都感嘆近年漁獲量大幅減少,要更積極愛護保護海洋讓漁業永續。

每年的7月1日爲漁民節,今年受疫情影響延至11月舉辦,中壢區漁會總幹事黃德汶說,活動約有700名會員前來參加,除有摸彩活動、模範漁民表揚外,也頒獎給漁獲交易額前6名的漁船主,其中冠軍的漁船主年交易量達150萬元,相當不容易。市長鄭文燦則說,國內疫情趨緩,永安漁港遊客數恢復達6成以上,人潮及復甦力道超越其他風景區,隨着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即將開幕,後湖逐浪天梯計劃也將於2022年上半年開工,透過永安漁港環境改造,以更具魅力的漁港文化助提升漁業產值。

中壢區漁會前理事長張順德獲頒模範漁民,他也以年度漁獲交易額60萬元獲得第3名佳績,他的兒子張家馨也擁有自己的船隻出席漁民節活動。張家馨說,近年受到氣候及海洋生態變化影響,加上大型拖網船隊大量捕撈,實在很難捕的到魚,而永安漁港附近多半捕撈白鯧、午仔魚、烏魚及黃花魚,在天氣變化之際就是最佳的出海時機。

張家馨也說,現在海洋生態遭受破壞,出海捕魚網子一撈幾乎都是垃圾抓不到幾隻魚,所以他和爸爸都加入桃園市政府的環保艦隊,在出海捕魚時兼撈海洋垃圾,希望爲海洋生態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