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者提「間歇社會控制」造羣體免疫 王明巨:臺灣政策可參考

▲▼論文指出除非一次性社會控制一直持續,否則只有間歇性社會控制才能阻止下次大爆發。(圖/翻攝自FB/王明巨)

實習記者陳妙津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緊張,許多人擔憂往後仍會有全球大流行再次出現。近日哈佛學者們提出的論文,結論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次性」社會控制手段能阻止下次爆發,最可行的方法是在疫苗問世前,依照各國醫療能量不同及感染狀況,以間歇式社會控制手段因應,逐步建立羣體免疫,避免重症病患暴增,導致醫療系統崩潰。臺大醫學院教授王明巨對此表示,臺灣也能夠參考這種調控方式,進行大量篩檢,「提升醫療能量、確實掌握全社會中感染與疫情狀況,隨時調整啓動社會控制手段的「開」與「關」,纔是最重要的。」

該篇由哈佛科學家共同撰寫的論文14日刊登於Science期刊上,預測未來新冠肺炎的傳染狀態人類社會的可能因應之道。文中指出,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是新冠病毒致死率約0.6%至3.5%,是和SARS與MERS同一屬的beta冠狀病毒,而beta冠狀病毒還有另外兩種(OC43與HKU1),也常引起人類的感冒症狀,但病情輕微很少造成重症。

科學家們以這兩種beta冠狀病毒在美國過去5年的傳染狀況建立了數學模型,並以此模型再加上其他參數來預測,結果發現,未來新冠病毒的流行及全球傳播有4個重要因素影響,一是人類感染後產生抵抗力的持久度,二是其他二種beta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會不會產生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意即所謂的「交叉免疫」,三是新冠病毒的季節性傳播特性,四則是對社會所施加的各種控制方式的強度與執行程度

▲臺灣藥局排隊搶購口罩人潮長長人龍見不到尾巴。(圖/記者湯興漢攝)

目前對抗病毒,避免重症病人大爆發唯一有效的方式是社會控制手段。但在假設其他beta冠狀病毒感染不會產生交叉免疫力的狀況下,科學家們發現沒有任何一種「一次性(one time)」的社會控制手段,可以阻止感染再次爆發,或避免病患數衝高讓醫療體系被壓垮,最好的辦法是在疫苗及有效藥物問世前,採取以多次間歇性的社會控制手段,取代「一次性」高強度又長時間的社會控制方式。

間歇性社會控制的具體方式爲,嚴密監測整個社會中民衆的感染狀況,儘可能及時且正確地掌握社會中的感染者人數,及能提供使用的醫療資源,並依據各國醫療能量及感染狀況,滾動式修正社會控制鬆緊程度,避免重症病患暴增導致醫療體系崩潰。

王明巨表示,若該篇論文預測的傳播情況正確,臺灣可透過大量篩檢確實掌控全國民衆感染重況,從目前強力實施的一次性控制手段,轉變爲間歇式的社會控制,逐步建立羣體免疫,避免下次爆發時,無免疫力的人被感染,醫療體系同樣會被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