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績效獎金遭砍 邱毅:只是一場戲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立法院朝野歷經二輪協商大刀一揮,中油、臺電、臺糖臺水四大國營事業,100年度績效獎金,從最高2.6個月,砍到上限1.2個月。不過就連中油董事邱毅都認爲藍綠立委這一刀,根本是「一場戲,沒砍到重點」。

▼國營事業績效獎金遭砍,身爲中油董事的邱毅也說「只是演戲」。(圖/翻拍自《臺灣顧問團節目)

邱毅在中天新聞《臺灣顧問團》節目,直接點名經濟部的「國營事業審議委員會」,績效計算不透明、成員組成不公開,而經濟部長施顏祥爲了保住官位,將績效獎金砍到上限1.2個月,標準何在?

邱毅質疑,如果審議小組計算評估後的結果,可以任意大刀一揮,那明年還由同一批人來審議嗎?其次,四個國營企業績效各有不同,爲什麼大家年年都是2.6個月績效獎金,難道審議委員都是由國營事業研究計劃代表組成,那豈不成了球員裁判機構

而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舉例,去年初油價飆漲中油被K滿頭包,於是自砍2013年預算120億元,隨便一開口就是120億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這裡的腐肉肥肉有多少」。郭正亮認爲,國營事業應該大砍睦鄰經費,「因爲睦鄰其實主要就是在睦立委」,經費刪減立委與中油的關係就沒這麼好,立法院應該就能迴歸國會應有的監督把關角色

對於臺電工會嗆聲「要讓臺灣變黑暗」,時事評論員程金蘭認爲,國營事業年終話題每年都在吵,這一刀民衆看了開心,但不能只是「大鍋炒」的方式來處理,應該把所有的問題攤出來,例如投資決策、採購過程浪費性支出等,到底問題在哪裡?該處理的是哪一個病竈?都要公開。

時事評論員鄭師誠呼籲,一直以來傳聞中購油成本過程,有「三七仔」從中抽傭,有沒有這種事,中油應該立即調查,不要因爲立委狠砍績效獎金,年省28億元,就以爲改革誠意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