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替臺中治安說句話

對一般臺灣民衆而言,看到新聞標題臺中治安滿意度吊車尾」、「治安墊底遭揭胡志強中央」或「居家滿意度87%整體治安卻倒數」時,心中呈現的畫面該是臺中市治安很糟,不適合居住,胡市長與市警局沒有善盡其責。然而,對一個從小在臺中居住、求學、成長與工作的我而言,心中總覺不舒服,因爲主觀印象的滿意度與客觀事實之間有明顯差異

一、城市間相互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城市都是獨立個體,城市住民對該城市治安的滿意度無法比較,因受訪對象不同,比較對象也不同。唯有立基絕對立場與自己比較,才能呈現一個治安進步與否的圖像。從這個角度切入,臺中市民過去幾年對治安滿意度確實有明顯上升趨勢

二、問卷顯示臺中受訪者對居家附近治安滿意度高達87%,給臺中市整體治安滿意度63.95%,合理解釋是我們住家附近治安良好,但其他區域的治安可能不佳。但這種推論有問題,因爲受訪者只對居家附近治安有直接感受,其他地方亦只是臆測。

三、問卷調查究竟是要反映民意亦或要建構民意,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問卷調查的作者而言,問卷結果應是反映民意,解釋時要謹慎,不可過度推論,不可做無謂比較,更不可無中生有。然而從這次的新聞標題來看,媒體似乎是在「建構民意」而非「反映民意」。

四、臺中市確實曾出現過重大治安事件,從耕讀園槍擊案翁奇楠命案,確實在臺灣人民心中烙下治安敗壞印象,加上臺中交通已進入混亂期,警察開列各種罰單增加,民衆心中積怨可能反映在整體治安滿意度上。實際資料顯示,縣市合併後,本年1到10月,暴力犯罪、竊盜減少、全般刑案破獲率83.75%(六都排名第4)、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減少等。

我們確實看到臺中治安改革成果,或許緩慢,但持續進步。

作爲臺中市民及學術工作者,我建議:一、既然警政署問卷結果業已公開,何妨將所有結果公佈於網路,讓所有想要了解、知道的閱聽者能有一窺全貌機會

二、建議未來警政署做類似問卷研究時,除應將主、客觀因素同時列入考量,亦能發揮政策建議的功能,做深入探討,將治安滿意度延伸社區(即居家附近治安),讓警力可做彈性調配,發揮二八法則管理原則

三、臺中市治安仍有很大改進空間,自我砥礪與反省,切莫受媒體影響而喪失維持治安決心,纔是提供市民一個人身安全環境的不二法則。(作者爲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所教授

★遠離毒品《中國時報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