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科技政策 應力求創新

福島核事故,由於冷卻水供應出問題,導致重創。因此有提議,在覈電廠周邊較高處建蓄水池,以備不時之需,卻可能忽視了一個事實:蓄水池是否較電廠更禁受不起地震的摧殘而先倒塌?借用不可靠的方法去解救一個可靠的設備,恐怕會得不償失。同理,如果用危害較大的能源去取代較清潔可靠的能源,無異於緣木求魚。所以,擬定能源政策時,不應一葉障目,而應全面考慮安全可靠度。

福島核電廠因燃料外殼的鋯金屬,在高溫水中被氧化而釋出氫氣產生氣爆。這一意外給科學家帶來新的啓發:氫氣世界一直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乾淨能源,可有一種高效率辦法收取氫氣,當作能源替代品

處理廢料所衍生的潛在污染,也是核電爲人詬病的一個原因。有人擬議用火箭將廢料送入外太空。這顯然也是不可行的方案,因爲發送火箭較核廢料更大大不可靠。雖然以目前技術,尚不能完全燃盡核燃料,但科學家已在覈燃料回收處理上取得突破

若能徹底燃盡燃料,不存在任何廢料,對環境就不會有污染的風險。對此有一比。去郊外烤肉後,必須用水澆熄留下的殘熱炭塊,才能安心離開。然而,這不是最佳做法。理想的應該是,斟酌烤肉用量添加木炭,確保木炭徹底燒淨。如此,可避免用水澆滅殘餘木炭,既有利環保安全、又能減少能源浪費

電廠的安全涉及三大因素高品質的設備、訓練專精工作人員和嚴謹的管理機制。因此,正在發展中的各類電廠將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均考慮在內,包括操作員可能犯的一切錯誤,及各類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共因失誤(common cause)。

以上例子只是一些概念,卻在講述一個道理,即創新可以化腐朽爲神奇,擺脫困境與侷限。擬定科技政策,要考慮創新與環保。

我們的固有文化缺乏探索精神,遇到變革,有人會阻礙創新;不做不錯,可能是安全的策略,但絕對不是令人安心的做法。表面民主或許可以合理分配財富實質的民主則是在創新基礎上,在分配之外,將財富利基加大加深。

不論現在或是可預見的未來,在可供選擇的七彩能源中,我們應該優先減少污染嚴重、傷亡慘重的發電方式。制訂政策時,有必要權衡能源技術利弊得失釐清發展科技、可持續性與增進民生福祉關係。推廣可靠度解決社會難題,應就事論事,不僅改進電廠如此,完善高鐵、推行環保、提升高等教育、建設民主社會等亦如此。(作者爲爲香港城市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