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不信任的瘟疫正在蔓延中
五都選舉後,「一顆子彈,各自表述」的不信任感,彷彿瘟疫般蔓延。在臺灣,民主與法治,已經不是理性議題,而是一種泛信仰化現象。就如同宗教信仰,精神分析觀點認爲那是一種對未來的幻覺,當信仰在自然下跪、虔誠膜拜的那一刻起,已經成爲一種無意識層次的合理儀式。人們的實際有效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正是信仰自身,也就更鞏固自身的意識形態。
過度的信仰成爲一種社會症狀,隱喻了無法面對真實的擔憂。所以面對衝突議題,繼續篤信崇高信仰,各自回到自己固守的認知光譜,不去理會知識層次的論辯。
然而,所謂的知識或真理宣稱,有時是盲目的。布迪厄曾在《學術人》一書中提到:「我們免不了會這樣思考,即認爲那些教授羣體是一種神秘的羣體自我平衡機制的組合,它超越任何人爲干預,總是傾向於重新恢復受到威脅的平衡。」然而,我們又怎樣才能找到這種智慧的來源呢?有時知識分子或公衆人物因爲羣衆的信任而上癮,上了操縱民意流向的癮頭。有時不是受到威脅的干預,而是利益動機的滿足。
於是,名嘴的信口開河或上位者的不知民間疾苦(如近來的大學生打工笨死了風波),自以爲是,可能更是犬儒主義使然。犬儒認爲最高形式的欺騙,就是以「真理之名」,將缺失假借於是爲了行使正直和誠實。然而,這僅是爲狹隘偏見所桎梏。
這令人聯想到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歹徒,在光天化日、車水馬龍的市集,公然搶奪一位婦女的銀兩。最後,被羣衆合力逮個正着,送往官府。縣太爺很生氣審問:「你實在是目無王法了,居然在大白天、衆目睽睽之下搶錢。你難道以爲你跑得掉嗎?」只知這位歹徒竟然答道:「小的絕對不敢。只不過看到這位婦人的銀兩後,我就整個被吸引過去了,我根本就看不到四周還有人。」在有限的訊息處理歷程下,人們的知覺歷程,其實是有偏好性、分流性和選擇性。
認知偏誤與知覺選擇,是「平庸的失誤」,稱不上「邪惡之誤」。平庸是一種凡常性,我們都可能如此犯錯。然而,若進而在訊息覺知和注意轉向慣性化後,只以「善」、「惡」分類人事物,激發社會對立,或許將生產更多的「平庸的邪惡」現象,這絕非社會人民之福。
可嘆的是,臺灣或許在現代化過程中,缺乏某種「共同意識」的社會事實。因爲集體意識缺乏,在分化爲文化、社會和人格的過程中,往往無法產生交集的有機連帶體,也就各自固執己見。
漢娜‧鄂蘭曾問:當我們思維的時候,我們在哪裡?也許,我們需要跳脫對手邏輯思維,從更高的旁觀者角度,檢視我們的思維習慣,而非一味陷入對手邏輯。若慣性以「非善即惡、非黑即白」的認知歷程與知覺模式,看待臺灣社會的演變,我們隨時可能陷入「平庸的邪惡」漩渦,進而信奉盲目信仰,則距離同理共識,益形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