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鑑談》行政院敗選檢討「聽不見人民的聲音」

行政院針對2018年地方選舉敗選,提出「聽見人民聲音」檢討報告。報告內容分爲三個部分:第一,人民最期待政府做什麼;第二,政府過去兩年多的施政,是否符合人民最急迫的需要;第三,接下來政府該怎麼做。遺憾的是,過去兩年多來,民進黨政府施政不得人心、引發民怨根本原因,系民進黨意識形態作祟,包括兩大神主牌「臺獨」及「反核」,以及從黨外時期即鼓吹的「反國民黨」、「不信任軍公教」等意識形態。

民進黨政府完全執政兩年多來,已經沒有什麼事情無法做到;只是民進黨政府傾全力做的事情,卻深受上述意識形態箝制。譬如因爲主張臺獨,故在兩岸政策的施行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並採取與中國大陸對抗的作爲,讓原本已建立運作的兩岸官方溝通管道中斷海基、海協及其他小兩會的溝通管道也全部中斷,大陸專業人士臺也卡東卡西,最後連大陸觀光客人數都大幅銳減。此外,原本已暢順的農漁產品外銷中國大陸模式,也因兩岸關係生變,農漁產品也賣不出去,最終導致農漁產品產銷失衡、價格崩跌。

再者,因爲民進黨反核,在能源政策上,硬是將核能發電選項剔除,但缺口的電力,短時間並無法用再生能源或綠色能源來補足,只能採取拉高火力及天然氣發電的比例,造成的卻是空氣污染的後遺症。2025年非核家園朝野的共識、國人的期盼,但是國、民兩黨政府在落實此目標作法步驟上卻有很大差異。民進黨因爲反核意識形態,採取立即停止核能發電的作法;國民黨則主張以覈減碳養綠,逐步降低核能發電比率。賴清德院長曾說:「臺灣不會因爲沒有核能發電,電量就會缺少;核能發電的佔比,由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來取代。」只是民衆實際的感受卻是,火力發電的佔比越來越高造成空污問題,天然氣發電的佔比也越來越高得犧牲環境生態。這一切難道不是因爲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作祟,導致能源政策失衡。

包括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等民進黨政府高層人士,在過去兩年多來,不斷用「改革」二字來合理化所有爭議作爲;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法反覆也說改革,大砍退休軍公教人員年金也說改革,清算鬥爭在野黨也說改革。雖然檢討報告中聲稱「改革作法引發重大爭議及不滿」,但經檢視內容文字後卻發現,民進黨政府仍堅信上述這些改革是對的,並歸咎民衆不瞭解實質內容,並稱受到假新聞的攻擊引發負面效應。民進黨這些改革,深受「反國民黨」、「不信任軍公教人員」等意識形態所箝制;但有利民進黨鞏固政權司法官勞工、農民等特定族羣,卻始終被排除在「改革」的範圍之外。針對特定族羣、有選擇性的「改革」,算是哪門子的改革?

一般民衆要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安居樂業」。要讓民衆達到安居樂業的目標,政府一方面要招商引資、振興經濟,提供民衆充裕的就業機會,當工作機會充裕可供選擇後,薪水自然會提升。當人民工作賺了錢,就能滿足衣食住行育樂等各項開銷,生活便能兼具品質與保障,年輕人就敢生育小孩,解決臺灣少子化的國安問題。只是連民衆這麼卑微的期盼,民進黨政府還是無法滿足。蔡英文向人民說:「臺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賴清德也向人民說:「國內勞工平均薪資逼近5萬元。」倘若真是如此,民進黨在2018地方選舉會慘敗嗎?

年輕人畢業後含着淚水過着「低薪長工時」的生活,導致年輕人不敢結婚,縱使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年輕人的微薄收入早已放棄買房夢想,現在連租屋都出現困難;中壯年一家之主每個月薪水不夠支付家庭各項基本開銷;老年人生活困頓,長照體系不健全,活得越久心就越慌。這些問題民進黨政府難道都不知道嗎?倘若知道,民進黨政府有沒有心想要解決;若有心解決,有沒有編預算加以推動落實。行政院大力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四年編了4千多億,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嗎?行政院明年編列破2兆的歲出總預算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如果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再加上民進黨不改變意識形態治國,行政院就算再開幾次檢討會議,甚至進行內閣總辭,恐怕還是不知道人民的失望與憤怒在哪,終究還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

(作者張孟涌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