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其實源自人心:《異形》背後的趣聞(下)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GlowTia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上期閱讀:經典誕生於一本小說?《異形》背後的趣聞(上)

隨着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項目流產,他費盡心力聚集起來的團隊也宣告解散。當年滿懷憧憬與熱情的丹·歐班農如遭雷劈,消沉無比,他精神崩潰,在一家精神病院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由於丹·歐班農當時去巴黎時幾乎變賣家產,導致出院後無家可歸,爲求生計的他開始搞劇本創作,好友羅納德·舒塞特 (Ronald Shusett)對他離開美國去巴黎之前沒寫完的劇本很感興趣,於是歐班農跑去羅納德家待着一起完成了劇本《星際怪獸》(Star Beast),也就是後來的《異形》(ALIEN)。

1977年《星球大戰》橫空出世,以前所未見的宏大場面與驚人特效刷新了人們的三觀,口碑票房都收穫了巨大成功。各大好萊塢片商也紛紛加緊開啓了投拍科幻片的道路。二十世紀福克斯看着手下爲數不多可用的科幻劇本,最後垂青於《異形》,馬上給《異形》項目大開綠燈,影片順利啓動。

歐班農一開始打算由自己來掌鏡這部自己編寫的電影,但製片方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卻找來了在當時算是新人導演的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

四部《異形》的四個導演

簡單說兩句《異形》系列的幾位導演,畢竟這四個導演都是當今世界上風格鮮明且名聲在望的人物,不過當年接拍《異形》時的他們遠不及今天的成就,這本身就是件充滿傳奇色彩的事。

即將年滿80歲的雷德利是當今最爲知名的商業片導演之一,同時也是一位高產且佳作頗多的導演,曾憑藉《末路狂花》、《角鬥士》、《黑鷹墜落》三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雖然最後都鎩羽而歸,但其傑出的導演才華是有目共睹的。除了上述四部奧斯卡提名作品老雷的知名作品還包括《銀翼殺手》、《天國王朝》、《普羅米修斯》和《火星救援》……

接拍《異形》的那一年,老雷纔剛剛拍完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篇,《異形》是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而這也成了他的成名作。

雷德利·斯科特導演

事實證明福克斯的這次決定是正確的,《異形》最終以一千一百萬刀的成本換來了上億的票房,收穫了諸多好評,還在奧斯卡上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大獎,可謂名利雙收。

而續集《異形2》的拍攝二十世紀福克斯找來了憑藉《終結者》的成功而備受矚目的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與老雷相反,卡梅隆是個產量極低的導演,但如今全球電影票房TOP3裡有兩個都來自卡梅隆。當年《阿凡達》上映後萬人空巷排隊買票看3D電影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卡梅隆在給雷普利說戲

在《異形2》中,自編自導的卡梅隆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所遵循的一個宗旨是所有的一切都和《異形》反着來,因爲《異形》本身足夠成功,在其原有基調上的提升空間已經不大。

《異形2》上映之後,在1987年的第59屆奧斯卡上榮獲了七項提名,並收穫了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兩個大獎。順便一提,在七項提名中最爲重量級的是西格妮·韋弗的最佳主角提名,能夠憑藉一部打怪物爲主題的科幻商業片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本身就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異形2》

《異形3》被廣大粉絲認爲是系列最爲失敗的作品,福克斯延續了他們找新人導演執導的路數,這次找來了之前給耐克、匡威、百事等品牌拍過廣告同時也拍攝過大量音樂MV的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異形3》是芬奇的電影導演處女作,而此時的芬奇還不到30歲……

提到大衛·芬奇的名字影迷們可以如數家珍,畢竟《七宗罪》、《搏擊俱樂部》、《返老還童》《社交網絡》、《龍紋身的女孩》、《消失的愛人》等都是精彩絕倫的電影,低產的芬奇作品基本都保持着較高水準,對懸疑驚悚題材的高超展現和出色凌厲的剪輯可謂只此一家。這些優秀特質在《異形3》時已有所體現,不過作爲新人當時的芬奇並無太多話語權,影片也遭遇了福克斯的大量干涉,以至於上映後劇情被詬病成片效果不理想從而遭受大量差評,這使得多年後芬奇依舊不願承認這部自己的導演處女作。

《異形3》

《異形4》的導演是法國人,讓·皮埃爾·熱內(Jean Pierre Jeunet)。作爲當今最知名的法國導演之一,熱內的作品因其獨特和荒誕顯得不拘一格,他知名度最高的電影是《天使愛美麗》。

至此在北美大陸擁有深厚孽緣的四個國家,都派出己方導演來《異形》世界遊歷了一番。不過由於劇情原因,《異形3》、《異形4》如今已被歸爲平行世界的作品,不算在“異型正傳宇宙”這個體系內。

《異形4》

今天回頭看,《異形》這部1979年的電影早已被後人賦予了無窮多的解構與分析,有的可能是言之有物也有的可能是過度解讀。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設定,那就是整個系列延續至今的獨立、勇敢、強大的女主角以及與人類朝夕相處的生化人,而這也影響了後世的許多作品。在越來越重視“女權”的今天,好萊塢每年以女性作爲主角的商業大片也越來越多,比如重啓的《星戰》系列兩部作品都是女主角,比如勞拉的形象也成爲了一個遊戲界的閃亮符號。而這部38年前誕生的系列早已塑造了一個可以永載影史的女性角色——雷普利。

雷普利的扮演者西格尼·韋弗出生於1949年,如今她已經68歲了。在《異形》中開始飾演“雷普利”時不到30歲,而《異形4》上映時她已是48歲,爲一個角色奉獻了20多年的時光實屬不易。

西格妮·韋弗(Sigourney Weaver)

2014年,《全面戰爭》系列的開發商Creative Assembly推出了一款恐怖遊戲《異形:隔離》,這部作品可以說向電影《異形》進行了完美的致敬。主角被設定爲《異形》女主雷普利的女兒,遊戲幾乎完全還原了1979年《異形》電影的場景和各種物件擺設,對當時的低保真科幻風格也刻畫得相當細緻。如果你是恐怖遊戲愛好者,這會是款相當出色的恐怖遊戲;如果你是《異形》的粉絲,這將是你用互動的形式去體驗一遍電影中所展現的一切的最完美方式。CA居然能推出這樣一款優秀的非“全戰”作品着實讓人意外。至於當年的IGN評分?大概是評分的人被嚇傻了。

《異形》和《異形:隔離》同款頭盔

在經歷了多年等待後,2012年《普羅米修斯》上映,曾說不會拍續集的老雷這次拍了個前傳,誓要塑造一個完整的“異形宇宙”:尋找在《異形》中驚鴻一瞥的太空騎師成爲了影片的主線,這個被人類稱爲工程師的高級種族是人類和異形的造物主;維蘭德-湯谷(Weyland-Yutani.Corp)這家在《異形》系列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卻存在感不強的公司開始揭開面紗;而在生化人方面也更加直白地塑造其對人類的背叛,凸顯人工智能與人類矛盾這一永恆的科幻話題。

今年承接《普羅米修斯》的《異形:契約》已經上映,隨着創作者們的追根溯源整個“異形宇宙”也在逐漸完善。而在這一切的背後,相當大的一部分貢獻便是來源於已經逝去的大師——H·R·吉格留下的偉大遺產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

低調的大師——H·R·吉格

《異形》這部劃時代的經典在當年的拍攝階段也並非一帆風順,面對這樣一個新鮮而獵奇的項目,劇組內部存在着諸多矛盾與爭議。由於雷德利對怪物的設計一直不滿意,導致項目在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上停留了很長時間。《沙丘》留下的寶貴財富中,最珍貴的應該是那羣天才藝術家們的情誼。在巴黎和優秀創作者共事的一年給歐班農留下了深刻印象,《異形》開拍後他穿針引線將當年一起工作的夥伴們推薦到了劇組,如今看來這之中對後世影響最爲深遠的,就是拉來了H·R·吉格擔當“異形”的設計。

歐班農和吉格

吉格1940年出生在風景如畫的瑞士小鎮,從面相而言他絕對與和藹親善無關,略帶“邪氣”的面孔就如同他筆下構建的黑暗世界一般充滿魅力又讓人心生畏懼。吉格的作品兼具機械的冷峻和生物的柔美,被稱爲“有機機械”(Biomechanical)風格,大學工業設計的學習被融入到了他的藝術創作之中,成爲了這一風格重要的一部分“機械”;而另一部分元素“有機”或者說“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總結爲“性”與“生殖崇拜”,他的絕大多數創作中都毫不避諱的描繪着人類的性器官,這些內容讓許多人無法接受,甚至以爲他是個變態。但事實上這些內容都源自吉格成長經歷與常年被噩夢困擾的累加,他本人其實是個相當正常的普通人。

他的童年經歷比較與衆不同,6歲那年收到了來自身爲藥劑師父親的禮物——一個頭骨。年幼的吉格握着手上的頭骨彷彿感受到了死亡,這並非是什麼愉悅的體驗。爲了排除自己內心的恐懼他用繩子綁住這顆頭骨到大街上溜達以此來證明自己並不畏懼死亡。

這也是吉格收藏的第一個頭骨

幼年時被姐姐帶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裡的一具木乃伊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強烈衝擊,他感到害怕還因此被姐姐嘲笑,這使他幼小的自尊受到了傷害。爲了證明自己,後來他每週都會一個人去博物館看木乃伊。他總是嘗試着正視自己的恐懼並克服它們,這種不斷挑戰自我的性格也在日後成爲了他成功的關鍵。

童年時期經常做噩夢也一直困擾着吉格,以至於有時會讓他不敢入睡。母親鼓勵吉格把噩夢的景象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以此直面這些內心的恐懼。繪畫從此成爲了吉格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對腦海中噩夢場景的描繪成爲了吉格作品一大母題。

H·R·吉格與他的作品

吉格的父親一直不贊同他投身於繪畫事業,認爲這是沒有前途的不正經行當,機智的吉格在大學時報考了建築與工業藝術專業,以避開父親的反對,也正是因爲在大學期間對工業設計的學習才爲之後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了噴繪後,吉格被這種繪畫方式深深吸引,從此便始終堅持用噴繪來進行創作,而噴繪所表現的質感也與吉格的作品風格十分契合。

成年後對吉格影響最大的要屬他的愛人莉·託布勒(Li Tobler)的死亡,吉格與莉在一起的9年時光裡,他們深愛着彼此。這段時間吉格也通過畫作來表達自己熾熱的情感,莉的形象成爲了吉格作品的又一個核心元素。後來莉患上了抑鬱症,面對着愛人的消極與沮喪吉格卻無能爲力。後來莉不堪抑鬱之苦在1975年選擇飲彈自盡,這對吉格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打擊,即便過了幾十年談及這些回憶時他依舊難以開口無法釋然。當時吉格一度以爲自己會就此消沉,不過最終他選擇了重新拿起噴槍,就和小時候一樣用繪畫的方式來釋放內心的痛苦直面內心的黑暗,用繪畫的方式理療自己從而遠離愛人之死帶來的悲傷。

畫中的女性形象便是莉·託布勒

吉格也曾表示雖然自己的作品很獨特,但這並非全憑自己的腦子構想,諸如庫賓、高迪、達利等藝術家對他的創作有着相當重要影響。他參與到電影製作的契機也正是因爲達利對佐杜洛夫斯基的引薦。

達利和吉格

如前文所言,因爲《沙丘》所結下的善緣,加上歐班農的推薦,吉格進入了《異形》劇組,也正是因爲這次工作使得他名聲大噪,而他的作品也終於走上了世界舞臺名滿天下。但是吉格始終是一位有着完美主義的藝術家,在多年的獨立創作後,突然參與到需要與大量人才通力協作的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中使他面臨諸多不適。福克斯方面在最初也只是需要吉格進行怪物的設計,但作爲導演的雷德利·斯科特非常欣賞吉格的創作並極力支持吉格,他幫助吉格爭取到了更多的資源,因此吉格的設計不再僅僅侷限於“異形”這個形象,還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場景——全是異形卵的孵化大廳以及太空騎師的飛船控制倉。

不過他對藝術的完美追求與堅持使其並不適合在需要經常妥協的商業項目上進行團隊合作,即便通過《異形》收穫了奧斯卡最佳特效獎項,他也並沒有全力投身到電影製作行業中。

太空騎師

吉格回憶在參加《異形》的設計工作時,異形卵的開口最開始的設計是一條縫,但是二十世紀福克斯那邊覺得這個開口設計太像女性的器官……而他們希望在天主教國家也能放映這部電影所以提出要求讓吉格修改,於是吉格很惡趣味的表示:你們這麼在意宗教那直接放個十字架上去得了,然後就將異形卵的開口改成了十字型,但事實上這個方案的性暗示似乎更重了……至於片中怪物的形象自是不必多言,“抱臉蟲”那充滿性暗示的外形和攻擊方式絕對少兒不宜,成年異形的頭部更是非常明顯的男性生殖器。

與驚世駭俗的作品截然相反的是,吉格有着善良柔軟的內心,他保有着孩童般的天真。多才多藝的吉格除了在繪畫與設計上的造詣,還會彈鋼琴做雕塑。吉格在家中後院建造了一條軌道,這是他童年時期就有的夢想,圍繞着軌道的是他自己設計製作的各種各樣的雕塑,他甚至還搭建了小隧道修建了噴泉,整個後院如同一個遊樂場。或者說這就是屬於他的城堡,即便七十多了吉格還是會像小孩子一樣坐上軌道上的小火車,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旅行。

如今“異形”早已不僅僅只是個單純的怪物,它影響了無數的創作者,可以說早已經融爲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能在許多的作品中找到“異形”或其他吉格作品的影子。

《生化危機》

《龍珠》

《魂斗羅》

國內漫迷熟知的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曾在採訪中表示:以前美國的一部作品叫《異形》,主角長着長長的腦袋的那個,它將鬼怪和科幻結合在了一起。鬼神和科幻這二者我說不上來哪個更喜歡,但把它們兩個組合在一塊,是我的追求。

伊藤潤二和他的異形模型

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蘇魯神話》中描述的《死靈之書》(NECRONOMICON)並不存在,但本身也深受克蘇魯文化影響的吉格卻構建了一本他內心深處的《死靈之書》,那就是他的畫集——《H. R. Giger's Necronomicon》。畫集裡收錄的一些作品被直接放到了遊戲《黑暗之蠱》和續作《黑暗之蠱2》當中。

吉格在這兩款遊戲中的頭銜是“dark world art”,遊戲中許多場景都基於吉格的設計

《黑暗之蠱》是CYBERDREAMS於1992年發行的恐怖解謎AVG,這家公司最爲著名的作品是《無聲狂嘯》。在《黑暗之蠱》中玩家操控的主角麥克是一位作家,他住進一座小鎮的大宅中想要安心創作,但卻在入住的第一晚就夢見自己的腦袋被外星怪物植入了某種胚胎,而遊戲的目的則是需要玩家在3天內幫助麥克解決這個問題來擺脫死亡的命運。

這個包含外星人、恐怖、噩夢等元素的遊戲項目彷彿就是爲吉格所設立的,他的藝術風格可以說與之完美契合。《黑暗之蠱》將當時普遍的320×200低分辨率圖象提升到640×350的“高清”水平,並且包含數量龐大的場景,藉此將吉格設計的“黑暗世界”更好地呈現在玩家眼前。

《黑暗之蠱》中的場景

雖然很多人害怕甚至反感吉格的作品,但他本人卻希望觀衆能多看幾次多去體會,自然能發現這之中所潛藏的美感。吉格本人對於很多人說他的作品是關於死亡,這一點不置可否,在他看來自己的作品其實是描繪生命的。

幾年前雷德利·斯科特開始着手構建完善“異型宇宙”時,不論是工程師種族、外星遺蹟還是羊角麪包飛船,這些在電影《普羅米修斯》中出現的設計原型都來自吉格。有的是當年在《異形》中的設計延伸,還有一些則是許多吉格從未被使用的設計作品,面對老雷提出的使用需求吉格也是欣然應允。

吉格爲《沙丘》所設計的城堡外形被直接放到了《普羅米修斯》中

2014年吉格去世後,老雷在接受採訪時說:“聽到吉格去世,我非常難過。我想起了當初我們一起合作影片《異形》時他的那種執着和熱情。我那時候還去了他位於英格蘭謝伯頓的工作室,我非常享受那時和他在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也是一個偉大的怪人,他的作品充滿創意。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好人,我們都會想念他的。”

官方曾表示今年上映的《異形:契約》中的許多設計會更加接近吉格最初的設計形態,吉格雖然已經離開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成爲了“異型宇宙”的創作源泉和根本方向。時間終將證明吉格的偉大,即使他的作品顯得那麼的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但不可否認他獨有的藝術風格和廣泛影響力讓他足以擔得起大師之名。

最後來聊聊那些奇妙的巧合和聯繫

1、1974年,丹·歐班農編劇,約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導演的電影《Dark Star》(黑星球)上映,這部不正經的電影充滿了惡搞元素與想象力超羣的特效。當年拒絕和特魯姆布合作的佐杜洛夫斯基正是因爲看到了這部電影纔會找上歐班農尋求合作。

2014年關於H·R·吉格的紀錄片《Dark Star: H.R. Giger's World》上映,是的也叫作“Dark Star”。

2、約翰·卡朋特如今被譽爲b級片大師,1981年其導演的《紐約大逃亡》上映,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強悍帥氣的男主角。年輕的小島秀夫在看到這部電影后,深受影響創造出了Snake這個角色。詹姆斯·卡梅隆在這部電影中,參與了視覺特效的工作。

《紐約大逃亡》中由庫爾特·拉塞爾飾演的Snake Plissken就是《合金裝備》系列Snake的原型

3、卡朋特導演於1982年上映的《怪形》也成爲了科幻恐怖經典。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同時也看過巖明均的《寄生獸》,那你一定能感受到前者對後者的影響,巖明均本人也曾在繪製的《寄生獸》海報中向《怪形》表示致敬。

《怪形》(The Thing)

4、當年沙丘團隊在巴黎時,工作間隙歐班農寫了一個短小的故事,莫比斯閱讀後感到很有趣便將其畫成了漫畫。這部歐班農和莫比斯共同創作的漫畫便是《The Long Tomorrow》(無盡的明日)。漫畫中所展現的未來都市對很多作品產生了影響,其中便包括《紐約大逃亡》、《銀翼殺手》以及被譽爲“賽博朋克運動之父”的威廉·吉布森的著名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

而《銀翼殺手》與《神經漫遊者》對後來的科幻作品特別是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而言,就如同必修課一般了。

《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是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菲利普·K·迪克獎”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著作

5、《銀翼殺手》上映時口碑票房雙撲街的境遇讓雷德利相當失望,但如今這部電影的地位宛如神壇之上的明星。今年除了他導演的《異形:契約》還有他監製的《銀翼殺手2049》,80歲的老雷依舊無比活躍。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爲佐杜洛夫斯基和《沙丘》被聯繫到一起的這些創作者們,如今很多都不在人世,依然健在的也基本都年過八旬。前人留下的偉大遺產一次次影響着後來者,後來者向前輩求經問道後創造的新作品也閃閃發光,再一次影響着無數後人。人類文明循環往復的傳承大概也是這樣吧?

上期閱讀:經典誕生於一本小說?《異形》背後的趣聞(上)

(文/GlowTiaN 編輯/pp)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