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節似狂歡節? 正月十五最全攻略

本站旅遊綜合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新網報道,3月3日,貴州省銅仁地區,當日,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古鎮舉行滾龍鬧元宵活動歡慶元宵佳節的到來。每逢春節期間,寨英古鎮人民均舞起滾龍,敲起鑼鼓,以最熱烈、最傳統、最奔放的慶祝方式鬧新春。“滾龍”是鬆桃自治縣寨英古鎮特有的民間藝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寨英古鎮的羣衆正在舞“滾龍”。

3月3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十三坡苗寨舉行傳統鬥馬迎元宵,來自當地的32匹勇駒進行激烈爭鬥,吸引數千羣衆觀看。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鬥馬已有500多年曆史,鬥馬原是當地苗族同胞爲裁決婚姻而設,後演變爲一項娛樂活動。

廣西苗寨鬥馬迎元宵節 中新社發 譚凱興 攝

古代元宵節似狂歡節古人如何“鬧元宵”?

》》》民俗女性過橋摸釘”以求添丁送子

“袨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兒童。”元好問的這一詩句也描寫了舊時元宵節的盛況。時至今日,觀燈會、踩高蹺……仍然是很多中國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就元宵節的各種民俗活動來說,時間多集中在晚上。元宵節更傾向於“狂歡節”,屬於開放性的節日:“中國很多節日都有不少規矩,但元宵節卻不是。那天晚上女性都可以出去遊玩兒,沒有任何禁忌”,民俗專家王娟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說。

這種習俗即便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都沒有斷絕。王娟認爲,這應該與春天臨近、民間“求子生育”的希望有關,一直到清代仍是如此,同期流行的是女性要“過橋摸釘”、“送孩兒燈”也有此寓意:因爲釘與“丁”同音,“燈”與“丁”亦是諧音,取“添丁送子”吉祥之意。

在中國很多重大傳統節日中,多有祭祀行爲,但元宵節卻並無確定的祭祀對象,倒是會有一些禮神的行爲,比如曾經在廟中許願,可以在正月十五戲班子唱戲表示還願,“這是一個謝神的過程。”

“一直說中國農曆新年是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實際標誌農曆新年的結束。”王娟笑稱。

》》》 娛樂:走“龍門陣”祈求來年順利 紫姑進行占卜

提到元宵節,恐怕多數人印象最深的是“吃元宵”。不過,元宵節還有一些相當有意思的娛樂活動,常見的有劃旱船、踩高蹺之類,其中比較好玩兒的當屬“走龍門陣”:“把木樁釘子釘好,在所有拐彎的地方點上燈,設置成類似迷宮的樣子,如果能順利走出去便代表未來一年會比較吉利。”

在所有遊戲裡,比較特別的或許是女性中間“迎紫姑”的扶乩行爲,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傳說姑本爲一名小妾,遭到正室妒忌,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受封廁神。王娟說,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女性會請紫姑,占卜有關婚姻、家事相關的問題,“之前流行的‘請筆仙’,大致在古代就是‘迎紫姑’了。”

“總的來說,元宵節的特點集中在狂歡、觀燈這兩點上。現實條件限制,逢節日都放假不太可能。但我也希望官方能夠有所倡導,把傳統民俗中好的成分撿起來。”王娟殷切的表示。

第二頁:元宵湯圓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