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新一波疫情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工商社論

面對新冠疫情的肆虐,雖然臺灣防疫超前部署,但在缺乏快篩、廣篩以避免社區感染,加上疫苗不足、接種率偏低的情況下,臺灣的防疫終於還是出現破口。5月中旬的桃園諾富特(Novotel)飯店華航機組人員感染,以及萬華阿公店的羣聚感染,臺灣的疫情有升高之勢。臺灣也進入三級的管制,禁止5人以上的室內羣聚,餐廳也改爲外送,學校也全部進入停課或線上教學,對經濟勢必帶來一定的衝擊

疫情對臺灣經濟的衝擊,以下我們分成幾個情境來討論,包括短暫影響、中長期影響,甚至封城全境管制的影響。

第一,疫情短暫影響(第二季之後逐漸緩和)。這波疫情的衝擊,會率先影響民間消費,尤其在旅遊觀光、運輸、倉儲等產業假設在短期影響只有一個季度時,民間投資出口不受影響,只會影響到民間消費時,以去年的民間消費佔臺灣GDP 48%來估計,如果全年民間消費下滑1%(去年第二季民間消費負成長5%之多,基期較低),則GDP下修0.48個百分點。如以主計總處公佈的今年經濟成長率4.64%估計,則今年成長率可望維持在4.16%左右。

如果全年民間消費下滑2%(以去年爲例全年民間消費的影響約2.5%),則GDP下修0.96個百分點,則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會下修至3.68%。

第二,中長期影響(至第三~第四季)。如疫情的影響比想像來得大,除了民間消費之外,也會影響到企業生產、出口的動能,投資的意願與進展。如民間消費降低3%,加上確診人數增多,也會影響產業的運作,產能減少,影響淨出口20%,以及投資減少20%,則臺灣經濟將下修爲3.54%。

第三,封城相當時間。如疫情進一步擴大,政府宣佈封城,封城將影響到人流物流,工廠的運作,以及出口、投資的進度,如民間消費減5%,淨出口減少30%,投資減少30%,則臺灣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剩下0.85%左右。

短期而言,對臺灣的經濟影響不大,理由在於,除了民間消費之外,出口多數是剛性需求,包括美中科技戰的搶單、轉單效果,防疫期間的遠距工作、遠距學習與娛樂的需求。其次,高科技生產的供應鏈半導體外,多數在海外生產可望避開衝擊。而半導體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歐美,影響不大,除非疫情衝擊生產,出口產能減少、投資受阻,否則,短期內對經濟的影響應以民間消費的下降爲主。

在產業的影響上,半導體的市場主要來自海外,電子資訊業下游的生產多數在海外,影響不大。而傳統產業上游的石化、鋼鐵,比較屬於資本密集、自動化生產,影響應該也比較小。而原物料航運空運隨着歐美的復甦,需求也不會減少,比較可能的影響在於產能的不足。反之,下游的金屬、塑化機械工業相對較爲人力密集,恐怕會有相當衝擊。在服務業方面,餐飲、旅遊、觀光業衝擊較大。另外,金融、房地產、運動健身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臺灣的餐飲、旅遊、觀光業等,從去年農曆年以來,受到重創,還沒完全恢復,又碰到新一波的疫情,可能撐不過來。政府必須提供選擇性紓困補助,否則不少企業可能撐不過去會演變成倒閉風潮。去年第二季民間消費下跌超過5%,振興三倍券的及時雨也穩住了民間消費。今年,針對從業人員的薪資補助、公司的紓困,以及特定服務業的振興,恐怕也很難避免,纔可降低系統性風險。

此外,發起預付折扣券,由旅遊、餐飲業者配合折扣,但消費有效日期可訂在一年之後,政府只要負責廠商不履約的保險,協助廠商有現金進來週轉,度過難關。如果疫情和緩,再發起搶救服務業大作戰,喚醒報復性消費。但與之同時,避免整體性的貨幣寬鬆,否則會造成股市、房市再度飆漲,貧富差距更擴大,年輕人失落感會更深。

在長期的因應上,除了透過廣篩、普篩來管控、降低疫情的擴散影響之外,疫苗纔是終極的解決之道。否則。隨着全球經濟復甦,臺灣疫苗接種率低,沒有疫苗護照國人無法出國。邊境不容易開放,也會拖垮臺灣經濟。

雖然政府有意扶植國產疫苗,但國產疫苗的開發仍須時間,且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故引進進口疫苗救急和開發國產疫苗應同步進行,纔不會造成更多傷亡。此外,利用全球矚目臺灣之際,以醫療、國民安全普世價值,要求世界重視臺灣,成爲世衛組織(WHO)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