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超額儲蓄的禍害與因應

臺灣今年的超額儲蓄率推估爲13.96%,高達3.26兆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的超額儲蓄從2020年起即突破3兆元,2022年超額儲蓄率爲14.8%,遠遠超過韓國的1.8%、日本的2.1%、中國的2.1%。根據主計總處最新推估,今年的超額儲蓄率雖會略降至13.96%,但超額儲蓄仍高達3.26兆元。

臺灣超額儲蓄率高的原因在於儲蓄意願高但投資意願低,2022年臺灣的儲蓄率爲42.6%,但投資率只有27.8%,導致超額儲蓄率達14.8%。反觀韓國,2022年的儲蓄率達34.9%,但投資率也有33.1%,故超額儲蓄率只有1.8%。中國亦然,它的儲蓄率也高達46.2%,但投資也有43.9%,所以超額儲蓄率只有2.3%。

爲何臺灣的超額儲蓄沒辦法疏導或降低呢?理論上,這些超額儲蓄可以導入基礎建設、債券投資,透過創投,投資新創公司、投資基金,或者是直接投資產業。但過去幾年來,政府官員總是誇誇其言,沒有多少作爲。

爲何我們必須苛責這些官員呢?因爲超額儲蓄造成房地產飆漲、股市泡沫、年輕人低薪,危害甚鉅。官員常說這些資金之所以沒有好好導入新創企業、基礎建設或新興產業,因爲缺乏配套,加上不夠多元化。以半導體產業爲例,擁有好的投資報酬率,所以2022年資本形成的2.2兆元中,電子零組件業就佔了7成,代表產業有好的利潤,就會帶動更多的投資。

但這只是表面或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們認爲主要原因在於:第一,房地產的投資報酬率太高,造成資金前仆後繼的涌入。而利率長期偏低率,以及銀行對土建融資查覈的相對鬆散,難辭其咎。第二,股市的內線交易層出不窮,對於有足夠資訊的投資人或業者,超高的報酬率也使他們不願輕易投入新創或基礎建設等必須長期經營的項目;現在就連很多創投公司都捨棄前期投資,直接投入股市卡位。第三,服務業缺乏鬆綁、產業化的動力,造成服務業規模小、商業模式不夠先進、報酬率低,也使得投資人不敢隨便投入。

鑑此,這些超額儲蓄必須有效疏導,降低對股市、房市的炒作,並投入基礎建設、新興產業、新創企業,我們認爲政府應有的對策包括:其一,探討當前利率的合宜性,以及全面檢視銀行土、建融資的審覈機制,以進一步抑制房市炒作與價格飆漲。

其二,加速半導體對其他產業的擴散效果。尤其是租稅優惠、科專計劃補助、基礎研究投入等政策工具的調整上。例如半導體晶片可以應用於農業的無人機施肥灌溉,晶片也可應用於機械業的智慧製造,應用於達文西手臂的醫材、汽車電子化、醫療、零售、國防軍品的AI應用等。一旦這些行業快速升級轉型,臺灣產業的M型化就不會那麼嚴重,就會有更多資金投入各行各業的發展,而不會只投入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

其三,促成服務業的鬆綁、產業化,尤其是各服務業主管部會必須有產業化的績效指標(KPI)。服務業主管部會目前只有規範、管制,缺乏產業化的KPI,以至於服務業的規模小、商業模式不夠先進,研發投入少、生產力低,報酬率也低,導致投資人望而卻步。如果可以透過法規鬆綁、產業化,並導入超額儲蓄與保險資金於臺灣的長期照護、國際醫療、都市更新、金融理財、創投服務等領域,將可紓解超額儲蓄的壓力。

其四,重新檢討基礎建設投資證券化(REITs)不振的原因。政府過去也曾經嘗試疏導閒置資金於REITs,但成效不佳,是否因爲報酬率太低或是何種人爲的阻礙,應該深入檢討,纔能有效導入閒置資金投入該領域。

其五,應設立「類」主權基金。多數國家都有主權基金的設立,用於財富投資,當然也有部分有產業政策的功能。政府可以透過公債的發行、一定比例的勞退基金,再導入民間超額儲蓄、保險資金。由民間佔較大的股份,以追求效率。同時,由公正人士擔任執行長和董事長,避免循私並定期將投資績效、投資標的公開透明化。但基金必須具有部分產業政策功能(例如10%),如此,透過資金的挹注,協助臺灣新興產業的購併、合併、策略聯盟,將可加速臺灣產業的綠色轉型、數位轉型,以及解決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