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奧運激情之後 政府下半年防疫的三大要務

工商社論

隨着疫情的發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從7月13日起,全國第三級警戒延到26日,但適度鬆綁;並從7月27日到8月9日降爲第二級警戒,並延長到8月23日。由於涉及民生經濟、社會運作的「微解封」,以及指揮中心第二級警戒措施的繁複規定,相關鬆綁和防疫指引的層面廣泛,各縣市政府自力救濟,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從而引發百工百業和社會大衆的不少民怨。

全民防疫要成功,政府仍需努力,其中「政治」、「防疫」、「民生」,三個方面都要面對。政治方面,「微解封」和第二級警戒的亂象,地方行政首長不買單,並沒有政黨的差異。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一旦在縣市轄區出現破口,「中央適度鬆綁/降級,地方執行承擔責任」的政治格局,以及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並不會有黨派的區別。所幸的是,陸陸續續送達、日本和美國政府捐贈的疫苗,暫時讓各縣市首長得以致力於施打疫苗,因應各縣市自己的現況,針對高危險族羣和優先的各類別民衆,接種施打疫苗,以提高覆蓋率,達成羣體免疫的目標。

而在防疫方面,大家都要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防疫常態化」的生活。而兼顧民生經濟、社會運作、以及疫情防治,指揮中心、縣市政府、以及整個社會的普羅大衆,還需要時間上的磨合。

從2020年迄今的一年半,疫情形勢的轉變,始於5月中旬的第三級防疫警戒之施行。再加上Delta病毒在6月的侵襲全球各地,使得疫情更難以控制。另外有數百個疑似施打疫苗後而死亡的案例,所引發輿情的質疑,直接影響民衆對於特定疫苗的接受程度。

在民生方面,「給人民一口飯吃」,纔是防疫成功的前提。從5月中旬到8月上旬,無論是微解封或警戒降級,最重要的考量,終究還是民生經濟,而這也是行政院提出「振興五倍券,不排富普發」的原因。正由於人民的生活無以爲繼,其所帶來的除了社會動盪不安,還有更長久的政治情勢之發展,而這是中央與地方行政首長所無法承受之重。也因此,地方政府無不各顯神通,保境安民。

現在則又要面對猛爆式的周邊國家疫情,因爲疫苗供應的不足,臺灣社會的全民心理也很焦慮不安。6月和7月疫情延燒,從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再到南韓和日本,無一倖免。原因就在於,Delta病毒的傳播更快速、甚至更致命,加上疫苗施打覆蓋率不夠高,防堵於境外的防疫策略,必須要充分的疫苗做爲防疫的後盾。

5月迄今的防疫,臺灣社會雖然再次守住防線,沒有讓疫情持續延燒。但是,時空環境爲之改變,變種病毒株不斷的進化,政府的因應對策,就不能墨守成規,而必須積極進取。政府的防疫警戒不夠明快於先,「微解封」與第二級防疫警戒,形成「中央的決策,地方要負責」於後,而疫苗在國際市場上的搶購、還有國產疫苗的認證取得緊急授權,都引起中央與地方、政黨和政黨之間的齟齬不快,更引起社會大衆的質疑與憂心。

此時的亂象,或許只是一時的。然而要想亡羊補牢,在可見的未來,政府還有三大首要之務,必須嚴陣以待。首先,除了賡續進行「振興五倍券」的發放,更要嚴肅面對各種國家考試、以及9月各級學校開學後的防疫工作。從7月底開始,延期舉辦的各種考試陸續上場,除了已經結束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各種「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像是:醫師、牙醫師、獸醫師、藥師…等等,以及同樣也延期的高考三級考試和普通考試,乃至於其他政府不同部會的種種考試,將考驗在各縣市都有考場的防疫工作。

其次,要提高民衆疫苗施打的能量,就必須重振民衆對於政府的信心。當務之急,在民主政治的層面上,要給人民擁有選擇自己施打疫苗的權利!而目前一般認知:「年底前,無法所有人都完成疫苗接種」,是一個很不幸、並很可能發生的現實。因此,中央政府既要說服一般大衆,優先順序和預定接種人數,爲什麼在與時俱進的當下,一直變動不居。而地方政府則要做好疫苗施打的前置作業,展現體恤民意、「人命關天」的舉措。

最後,政府應該「摒棄剛好、夠用就好」的思維,強力爭取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各種疫苗。由於鴻海永齡基金會和臺積電共同捐贈的1000萬劑疫苗,要9月之後纔會陸續運送來臺,而此期間,應該還會有慈濟基金會500劑疫苗的加入。然而,足夠的疫苗數量,並不代表抗疫成功;更何況,連打過疫苗的民衆,都可能再被Delta病毒感染。

連同政府已經施打、未來美國日本持續捐贈的在內,疫苗供應無虞之前,政府必須汲取年來的經驗教訓,「爲最壞的狀況,做最好的準備」,規劃出能夠被接受的接種優先順序,以及更安全、有益於提高接種率的流暢動線。汲取教訓,統籌謀劃,力挽狂瀾,是奧運激情後,政府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