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服藥後仍控制不良 導管治療新選擇

血壓服藥後仍控制不良,高血壓學會指出,高血壓導管治療是新選擇。(魏怡嘉攝)

63歲的李林太太有心律不整病史,並患有高血壓,但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仍控制不好,有時吞了10多顆藥,血壓還是飆到200毫米汞柱,曾因而走路昏倒,並歷經兩次中風,經醫師檢查發現,李林太太的動脈周邊神經太過活躍,於是決定施予高血壓導管治療,之後血壓便一路降到120~130毫米汞柱,降血壓藥也減到每天只要服用一顆,走路不再怕昏倒,擺脫高血壓的夢魘,生活品質大爲提升。

馬偕心內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高血壓對健康影響很大,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罹患腦出血、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相對提高,還可能使腎功能受損需終身洗腎,研究指出,血壓若能下降2毫米汞柱,可降低10%中風的機率

李應湘指出,日前美國心臟學會修改高血壓定義,由140/90毫米汞柱下修到130/80毫米汞柱,我國雖未跟進,但如果本身曾中風正在服用抗血栓藥物、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疾病合併蛋白尿者,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

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臺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對於服用降血壓藥物後血壓仍控制不好的病患來說,高血壓導管治療是一個治療選擇,國內自2013年以來已經做了170多例,結果發現,病患血壓在術後1、2個月內便開始下降,平均可下降20~30毫米汞柱,病患也因而平均可以少吃2~2.5顆的降血壓藥。

王宗道指出,腎臟在血壓的調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導致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即是導管進入腎臟動脈神經,進行4個點的燒灼以降低其活躍的程度,血壓也就可以跟着明顯下降,建議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仍控制不佳、有藥物副作用及常忘了吃藥導致血壓控制不好的人,可以藉由高血壓導管治療改善血壓,但目前健保不給付,病患需自費13~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