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診間血壓越高! 「白袍症候羣」多見於女老師
▲越靠近診間血壓越高!「白袍症候羣」多見於女老師。(圖/示意圖/記者嚴雲岑攝)
你聽過「白袍症候羣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臺灣高血壓學會今(3)日訂定「2017血壓控制新標準」。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會副主委劉秉彥教授指出,病患在傳統門診測量的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比家中高出16與7毫米汞柱,推測原因,可能與看到醫師太緊張有關。
劉秉彥表示,白袍症候羣主要發生在接近更年期的女性,門診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此症狀,其中又以女老師最爲常見。他曾收治過一位50多歲、接近退休年齡的女老師,平常在家測量收縮壓都在正常值140毫米汞柱以下,沒想到一進門診,收縮壓就變成180毫米汞柱,整整多出了40單位。
▲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會副主委劉秉彥教授。(圖/記者嚴雲岑攝)
不過,劉秉彥卻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某次女老師再來看診,在診間量完血壓後,他先她到診間的服務檯重新量測,再到大門口量一次,結果發現病患離診間越遠,血壓數值越低,甚至接近家中正常值,證實該病患的高血壓確實受到白袍症候羣影響。
爲了讓醫師得到正確診斷,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參照美國大型臨牀試驗SPRINT建議,提出「AOBP自動化診療室血壓測量系統」,讓病患在沒有醫療人員在場的獨立房間,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3次,由機器算出平均自動傳到醫師診間。若醫院無法提供獨立空間,則建議以病人在家中量測的一週血壓值代替。
目前衛福部國健署規定高血壓的標準爲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2017年血壓控制新表準」針對心血管、腎臟病患者,及大於75歲的高齡患者,訂定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的新標準。
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美國研究已證實,收縮壓小於120者,總死亡率比傳統標準減少27%、心血管死亡率減少43%、心衰竭減少38%,顯示控制血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