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血壓老忘吃藥?醫提治療「新建議」:做一次=永久減2顆藥

▲量血壓資料照。(圖/記者遊芳男翻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63歲的黃先生有1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雖持續用藥,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6年前他發現自己耐力變差,每爬一層樓梯就要休息,懷疑是心肌梗塞作祟,進而就醫檢查,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導管治療,至今收縮壓皆控制在130毫米汞柱,再也不會像坐雲霄飛車般陡升陡降。

根據衛福部統計,高血壓居國人十大死因第8位,但死亡率卻逐年上升。今(17)日正逢高血壓日,臺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共同呼籲,民衆不僅要知道自己的血壓,高血壓患者更應配合醫囑穩壓」,降低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風險

收治患者的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臺灣超過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近500萬患者中,卻有1/3不知自己罹病;已知高血壓患者中,能夠控制良好的也僅在3至5成。

▲高血壓老忘吃藥?醫提治療「新建議」:做一次=永久減2顆藥。(圖/記者嚴雲岑攝)

高血壓穩定控制好處多!王宗道指出,完全正常的血壓應介於80至120毫米汞柱,但對於高血壓患者,只要控制在90至140毫米汞柱以下就達標。臨牀研究顯示,門診血壓降10毫米汞柱,就能降低25%心衰竭發生率,而現有降壓藥物,平均吃一顆就達標。

不過,並非所以人都能靠藥物穩壓,黃先生就是其中一例,在50多歲確診高血壓後,連續換了4、5種藥物都沒效,血壓還經常飆到180毫米汞柱。因此,在醫師詢問「想不想試試新的導管治療?」他一口答應,術後配合藥物控制,近年來血壓都能維持在120、130毫米汞柱左右,每次回診都能順利過關。

王宗道表示,臺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自2017年起,就領先全球將「高血壓導管治療」列入治療指引,只要使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達最高劑量、持續1個月血壓仍無法控制,或者無法按時服藥、難以忍受副作用等,都可在醫師建議下施作。臺灣至今已累積190例案例,術後平均降壓效果,相當於服用1.5到2顆降壓藥,惟手術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