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村醫的扶貧接力

大腸俞穴秩邊穴、環跳穴……王林波拿出銀針,按照穴位熟練地扎進去、捻一捻。近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柳園口鄉小馬社區診所裡,趴在診療牀上朱鳳仙頓感輕鬆不少。

朱鳳仙是一名貧困戶,近日因勞累過度,不小心閃了腰,就來到村診所,請王林波給他鍼灸。大約兩小時後,診療完畢。王林波說:“俺這兒對貧困戶免費!”

公告:凡持有河南省五保戶、貧困戶證明的,一律免費治療。柳園口鄉小馬圈村診所。”自2006年開始,小馬圈社區診所裡懸掛着這樣一份公告。王學志原是小馬圈村的農民,他1975年從原開封市郊區衛校結業回村

生長農村的王學志知道,農民掙錢不容易。因此,行醫時能夠靠中醫推拿鍼灸解決的,他就少開藥、少打針,儘量爲病人節省費用

2006年,王學志籌資15萬元建了一個標準化診所。有了診治牀位,他就寫下了這個公告。

這些年,王學志用微薄收入維持着“免費診療”。小馬圈社區及附近村莊的30多名五保戶、貧困戶在這裡得到免費診療。由於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王學志深受村民愛戴。1998年,他被評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我是農民,最瞭解農民。”王學志說,每次看到村民就診時爲費用發愁,就感到揪心。小小診所,能力有限,能救助幾人?他感到最重要的是讓農民富起來。

小馬圈社區有378戶、13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250人。王學志決定參加村“兩委”工作,讓更多村民富起來。2018年,他被任命爲小馬圈社區黨支部書記

由村醫到村幹部,王學志的“轉身”並不容易。診所這一攤子咋辦?

大兒子王林波是學醫的,從開封市衛生學校畢業後在城裡就業。王學志反覆做他的工作。最終,王林波拗不過父親,答應回村“接棒”。王林波至今清楚記得那天的情景。父親把他拉到廳堂裡懸掛的公告牌匾前,向他講扶貧、講醫德,要他把“免費診療”事業繼承下去。王林波答應了。

在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王學志幹出了成績。他多方籌資,爲社區建設了23座溫室大棚,安排貧困戶就業。“幫羣衆脫貧的感覺就像給病人治病。看到羣衆脫貧了,和看到病人病好了感覺一樣,很幸福!”王學志說。(記者 李季 通訊員 呂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