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家族: 剪紙藝術 匠心傳承

伏兆娥(左一)一家三代人展示剪紙作品人民網 趙茉鈺攝

人民網銀川2月23日電(趙茉鈺)“吃湯圓,吃湯圓,我的湯圓圓又圓。”元宵佳節到來前,來自寧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伏兆娥正向自己的小外孫,講述剪紙上的團圓故事

61歲的伏兆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第三代傳承人,自6歲起就跟着姥姥母親學習剪紙。“母親是村裡剪花娘子,逢年過節、逢人嫁娶,用雞蛋紅紙,剪出幾張窗花,給鄉里鄰舍送上美好的祝福。”在伏兆娥眼中,剪紙不僅是喜慶裝飾,也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傳遞了幸福與希望。

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母子牛……今年是牛年,伏兆娥創作出不少關於牛的作品,形象或樸實忠厚、或憨態可掬、或威風凜凜。剪紙幾十載,伏兆娥涉獵題材廣泛,名著中的人物原型現實生活中的見聞事物、寧夏特色景區等等都在她的一雙巧手下栩栩如生。

二女兒李劍是這個家族剪紙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2009年大學畢業後,李劍回到寧夏創業,成立了一家文創公司,將母親的剪紙藝術融入到文創產品中。“賀卡冰箱貼、鑰匙扣這些文創產品,可以更貼近生活介質,傳達剪紙藝術的風格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李劍說。

牛年春節期間,李劍參與策劃的剪紙動畫《過年》備受追捧,並以8個語言版本全球播放。短片以伏兆娥的剪紙作品結合二維動畫製作,講述中國“年”故事,傳達春節所承載的辭舊迎新、感恩祝福。

“《過年》的廣泛流傳使我覺得一定要把傳統‘非遺’文化用現代的思路更廣泛的傳播出去,向全世界傳播我們的福文化、孝文化、節日文化等。”說起今後的打算,李劍十分有信心

雖然伏兆娥和李劍母女倆偶爾也會因爲剪紙創新形式存在分歧,但不變的是她們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決心。“要讓剪紙文化綻放光彩。”母女倆異口同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