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萊豬 功過不能相抵

(圖/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提供)

2021年是臺灣的「防疫週年」,也是「萊豬元年」。蔡總統在元旦文告中,一開始就以顯著篇幅宣揚政府在防疫上的成就,卻以簡單的幾句話,心虛草率地爲開放萊豬進口做辯解。

同樣是關乎國人健康,政府卯足全力對抗侵害人體的外在病毒,卻對可能吃入肚內殘留人體的人爲毒素視而不見,此種自相矛盾的雙標行爲,再次說明蔡政府的施政本質上並不以蒼生民瘼爲念,而以考慮政權維繫利害關係爲前提。

截至目前爲止,臺灣整體防疫表現值得肯定,但絕非蔡政府可以一手攬功。高水準國民素質、深入人心的保健衛生觀念、記憶猶新的SARS經驗、專業的公衛文官體系,以及健保卡系統結合「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等,均爲全民歷任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正巧去年碰上新冠疫情爆發,蔡政府順勢而爲達成防疫任務,雖非不勞而獲,但切莫居功自傲,以爲全恃己力。

反觀萊豬爭議,扁、馬時期同樣面對美國強大壓力,惟忌憚國內民意對其危害健康的疑慮,並未屈從美國政府開放萊豬進口的要求,至少善盡國民健康守門人角色萊劑肉品對人體健康長期可能的負面影響,目前相關研究均缺乏有力的科學證據可排除潛在的風險。

蔡總統8年前身爲在野黨主席時,曾將萊劑視爲毒蟲猛獸,並發動遊行要求馬政府針對萊牛進口與美國政府重啓談判,若「做不來就下臺」。如今角色易位昨非今是,當年的蔡主席打臉現在的蔡總統,雙面小英女皇,豈能安心穩坐龍椅

在防疫的戰爭尚未結束之前,臺灣就開啓了「萊豬元年」,無論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對防疫成果如何自吹自擂,人民對於萊豬即將登堂入室,驚惶不安。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高達6成的民衆反對開放萊豬進口,若按身兼該會董事長的親綠學者游盈隆的解說,造成民衆不滿的原因可歸納爲政府決策黑箱作業、角色互換後的自相矛盾及政府與社會溝通不良所致。

事實上,人民反彈的原因並不如此單純。綜合各方觀點還包括美臺是否有暗盤交易、萊豬開放衝擊國內養豬產業、政府拒絕標示萊豬肉品、學童午餐難以避免誤用萊豬、污衊商家使用萊牛吃了無害、相關法案在立法院強渡關山行政院宣佈地方政府針對萊劑零檢出的自治法規無效等。

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將防疫的功勞極大化,卻將萊豬爭議輕描淡寫地帶過,其實兩者能否功過相抵,大有問題。畢竟疫情尚未止歇,後勢如何仍待觀察,但肯定的是,自萊豬元年起,吃不吃豬,將不斷地成爲困擾國人的大問題。(作者爲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教授、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