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少5成 美術館求生力邀汪星人野餐

因應疫情朱銘美術館提早開放廣場鼓勵民衆帶着寵物一起野餐運動。(朱銘美術館提供)

朱銘美術館跨界與運動休閒業者合作,並推出《創藝運動場特展。(朱銘美術館提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上半年臺灣各展演場館皆門可羅雀,公家博物館、美術館還有預算支撐,民間美術館則是勉力生存,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不諱言,今年自疫情以來,該館的訪客數掉了超過5成,但也因爲有着廣闊的戶外園區,在疫情中除了原本美術館致力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功能,也跨界與運動休閒業者合作,嘗試藝術貼近生活

賴素鈴指出,朱銘美術館配合防疫,自3月後室內場倌便封閉直至6月2日才重啓,即便有着廣大的戶外園區,但畢竟也受限於天侯「最差的時候,每天參觀人數只到2位數。」而每年的支出成本上億元,除了靠文化部的紓困方案解了燃眉之急,讓美術館的現金流維持平衡,該館也持續推出朱銘作品限量複製品以支持營運,今年太極系列的《轉身蹬腳》也一推出即反應熱絡,賴素鈴笑稱:「這件作品動態張力夠,而且大有把一切壞事一腳踢開的感覺。」

賴素鈴也強調,儘管疫情帶來全人類生活型態改變,全球各大美術館因應着「新常態」而開始經營、開發線上美術館、直播等,把過去美術館單向交流模式,轉變爲互動參與,但「美術館還是希望讓觀衆現場感受真跡藝術品場域」因此疫情中朱銘美術館也首次聯手北海岸7家運動休閒業者,推出《2020年度特展:創藝運動場》除了展出達利、楊英風、朱銘與蒲添生蒲浩明、蒲宜君一家三代與運動相關的創作,也推出「北海岸創藝運動雙人套票」,吸引更多人投入藝術與大自然的懷抱。

「疫情也讓我們思考自身的定位」賴素鈴表示,看到人們因疫情減少活動,意外修復了環境,也讓朱銘美術館藉着疫情期間進行環境生態植栽的梳理,把原是充斥外來種的睡蓮池,改變爲臺灣原生動植物的生態池;提早在4月份就開放戶外太極廣場,鼓勵大家在此野餐,更舉辦「狗狗野餐運動會」,賴素鈴說:「防疫期間人人成爲孤獨的島,但其實我們可以團結共同防疫。」讓藝術貼近生活,邀民衆防疫不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