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成企業顯學?評估企業新型態指標

ESG是評估企業的新型態指標 (圖/本報資料照)

人人都聽過ESG,但它究竟是何方神聖?ESG是Environmental、Social及Governance的縮寫,也就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是現今企業的顯學,亦是評估企業的新型態指標。

ESG一詞最早於2004年,由聯合國及國際金融組織發表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首次出現,認爲各企業應將這3種指標納入評量營運的標準中,而不是單單僅以財務報告評斷優劣,之後能夠兼具社會發展及環境永續;此評量亦能作爲投資人評估企業前景發展的指標。

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 代表企業需重視環境、氣候與生態的處理措施,常見項目有減少碳排放、溫室氣體排放、處理廢棄與廢水、碳中和、綠能供應等等;社會責任 (Social) 是指企業如何管理員工、提供完善勞工權益及工作環境、維繫客戶良好關係、回饋社會等等;而公司治理 (Governance) 則是涵蓋內部控管、經濟績效、股東權益、市場地位、企業道德、供應鏈管理、資訊透明、反貪污、利害關係人權益、董事多元等議題。

ESG宛如一家企業的健康報告,透過3指標檢視公司內外部的營運狀況,除了做到亮眼的財務表現之外,財務以外的軟性面向也不能被忽視,像是確保員工及股東權益,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甚至做到環境永續發展,而企業本身也要能夠達到長久永續的經營。

以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爲例,ESG分數較高的銀行受到的衝擊較小,顯示社會大衆與投資人更願意與經營良好、體制健康且持續以永續發展爲目標的銀行來往,因此越來越多大企業揭露ESG數據,向大衆展示企業努力的策略,共同邁向2050年淨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