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後全面回顧 綜述次世代主機之戰
2013年的E3大展即將落幕,PS4和XBOX ONE兩臺新主機已經在各自發佈會上進行了更全面的展示,把次世代之戰這個話題再度掀起一個新高潮。真身亮相,售價公佈,策略揭曉,遊戲登臺……這些追加的情報有些印證了我們之前的猜想,有些則讓我們的分析多了新的變數,回過頭來重新整理這些已知的部分,我們可以對這場主機大戰做出一個更全面的分析預測。
歡迎大家點此進專題進行投票
PS4公開了主機真身,讓之前吐槽XBOX ONE好似錄像機的玩家紛紛有了新目標,開始嘲諷PS4原來就是兩臺PS2疊到一起,而且還歪了——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就是個人喜好,有覺得厚重樸實有傳統美感的,也有覺得棱角式設計前衛拉風的,大家吐槽歸吐槽,會覺得外形醜到爆就導致堅決不買的玩家恐怕還是極少數。比起當初PS3最初的厚重笨拙,至少兩臺新主機在輕量化這方面都提高不少,尤其是PS4重量只有2.8kg左右。
真正關鍵性的一點,是最後階段公佈的主機售價,沒有意外,居然都在之前業內人士事先各自估計的範圍內。XBOX ONE,499美元,PS4,399美元,前者比後者整整高出100美元,即便這個價格考慮到XBOX ONE附帶Kinect,PS4並不附贈攝像頭的因素,也存在明顯的差距,許多玩家當時就已經開始高呼索尼業界良心微軟自尋死路一類的口號,國外不少遊戲業人士第一時間知道XBOX ONE的售價時,直覺反應也是微軟這個舉動要冒很大風險,尤其是在隨後索尼後發制人公佈價格的對比下。
對國內玩家而言,這幾百元差距的影響可能更爲關鍵,算上初期的行貨影響想要早入手,可能還會進一步拉大彼此的差距,不過主機的價格歷來也是一把雙刃劍,並非價格低就是大賣且大賺的保證,到底是索尼在賠本賺吆喝,還是微軟淡定有自信?可以說這個論題至少要在主機發售的一兩年後才能做出結論,而長遠影響甚至可能遠不是簡單的數字對比。
遊戲、獨佔、半斤對八兩。
比起之前兩家主機發佈會上的遊戲宣傳,E3發佈會上索尼和微軟則果然沒有辜負之前放出的狠話,都真正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招牌大作,你有驚喜我有奇招,而且廠商也格外有默契的一點是,部分跨平臺大作如《戰地4》、《命運》、《刺客信條4》等都只在一邊發佈會上登場,彼此錯開導致沒有重複展出。
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那麼可以說微軟發佈會在遊戲方面帶來的驚喜要略勝一籌,從開場的《潛龍諜影5》到中途的《光環》新作,再到壓軸的《泰坦隕落》,索尼相比之下最大的亮點還是《最終幻想15》的確認。但這背後的原因是,當初最早的主機發佈會上XBOX ONE遊戲方面實在乏善可陳,而PS4發佈會已經率先公佈了一定數量的遊戲比如《殺戮地帶:暗影墜落》,這導致在索尼發佈會前半段我們看到的多數都是已知的東西,感覺自然不同。
從目前已知的情報列表裡,一個直觀的事實首先是這年頭想要有第三方獨佔的大作實在是太難找了——《最終幻想15》發佈會後就急忙宣佈也會考慮XBOX ONE,而上述不少名字也沒把話徹底說死,不排除跨平臺的可能性,到頭來還是隻有《光環》或者《GT賽車》這種來得最可靠,而索尼和微軟兩方面可以預料早晚也還有另有自家大作,一邊是《戰神》《神秘海域》等,一邊是《戰爭機器》等,但同樣是你有大作我也有,談不上誰更有優勢。
如今的年代早就不是當初FF7登陸PS一舉分勝負的年代,也不是生化4叛逃PS2萬人痛斥的年代,前者時過境遷,後者司空見慣。除非某一家真能拉攏到《俠盜獵車》或者《使命召喚》這種等級的大作獨佔,還值得大家驚詫一下,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兩臺主機勝負未分的初期誰也不會放着錢不賺……遊戲陣容雖然在E3後有了無比華麗的增長,但依然還是半斤八兩,對玩家個體的意義更大一些,喜歡日式RPG的就選PS4肯定沒錯,喜歡體感而且就玩槍車球自然還是XBOX ONE。
策略,國情,最重要因素。
或許是E3發佈會偏重遊戲的原因,也可能是爲了還要有所保留,兩臺主機對各自特色的擴展服務都沒有太多演示,XBOX ONE沒有表演語音控制和綜合娛樂,PS4對雲服務的闡述也還是老一套。玩家看到的是大家都重視網絡交流,都主張遊戲多樣化,然而還是有一個重要環節,對國內玩家來說可能說最爲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是兩家對限制玩家遊戲的不同態度。
“我們會兼容上代遊戲”、“玩家如何處理遊戲是他們的自由”、“我們不對二手遊戲作任何限制”、“我們不強制在線認證”、“即便24小時之內你沒有網絡也可以繼續遊戲”——在發佈會現場,索尼發言人每說一句就引來一片歡呼,而這明顯是句句針對微軟對玩家的限制而來,可以說比起價格優勢,這纔是索尼蓄勢已久的對微軟揮出的一擊重拳,甚至是一擊必殺。
發佈會後網上最大的話題,也正是圍繞這些限制而展開,PS4不限制二手遊戲,不強制在線認證,不鎖區,可以預料到會在更多方面給玩家自由選擇權,比如可以更換硬盤等,相比之下XBOX ONE就麻煩諸多,分享二手遊戲要好友且只限一次,24小時內不能連線就無法遊戲只能當播放器,甚至一度傳聞未在首發地區的玩家即便買了主機也無法在線認證而遊戲,雖然後來被證實是謠傳,但微軟已經留下了類似前科,讓人多少懷疑起XBOX ONE的前途。
對國內玩家來說,似乎這更是決定性的一點,24小時連線一次的要求也許不算苛刻,但有了這種限制就本能的讓多數玩家感到不爽,更因爲國內的網絡環境而始終存在不安因素,比如擔心某天XBOX LIVE被和諧了從此XBOX ONE變廢機等等……加上最開始說到的價格差異因素,如果國內玩家直覺上更多傾向PS4也不難理解,畢竟對於國內大多數主機玩家來說,主觀習慣和客觀限制都決定我們依然還是把次世代遊戲機依然當成一臺遊戲機。
微軟試圖將XBOX ONE打造成一套綜合娛樂系統,讓遊戲機不止是遊戲機,以應對當今主機市場衰退的客觀局面,奪回被平板電腦和手機侵蝕的市場,其實索尼何嘗沒有類似的想法,PS4的雲服務本身同樣有此用意,只是微軟求變心更切,索尼謹慎保留傳統而已,而具體不同的策略也決定雙方開始出手不同,或許這正是傳聞中微軟首發XBOX ONE僅在21個國家地區甚至不包括日本的理由,它的野心更爲龐大,甚至可能不急於一城一池的得失,至於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就只能坐而後待了。
於是最後似乎又回到了我們老生常談的結論,選擇權歸玩家自己,第一時間選擇PS4或者等待效果後購入XBOX ONE,都是玩家自己的選擇,想兩臺一起買也不會有人來找你麻煩,次世代主機之戰也只是剛開始,甚至在今年11月主機正式發售前,大多數結論都只能算是一個“體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