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亞勤院士:新基建的商業機會在幾十萬億級

採訪|張楠

撰文|廣勝

18個月前,張亞勤宣佈從百度退休,轉身學界,4個月前成立了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

退休後,他變得更加忙碌了。

深入技術一線幾十載,張亞勤從學界到產業界,最終又回到了學界,憑藉着獨特的技術理解和產業嗅覺,如今奔走於二者之間,他的目標是讓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也像空氣(“AIR”研究院簡稱)一樣無處不在,推動社會進步。

本站科技全新升級推出的《新基建訪談》有幸與張亞勤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話題涉及新基建的國家戰略、人工智能技術的中美新趨勢、人才培養等等。

他認爲我們正在經歷着5G+AI+深度學習的第一次大融合。“人工智能最近60年經歷了幾代發展,走向了融合,5G所產生的數據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用深度學習的算法利用這些數據”。

談及新基建,張亞勤表示,現在講的“新基建”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新基建”裡面包括對基礎通信設施,包括對大型的數據中心、雲計算,還有包括對於垂直行業的基礎設施。

“5G+邊緣計算+新的行業,比如說自動駕駛、智能交通,都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機遇。我沒有算過規模,但是我想它所產生的對社會的效益、產生的商業機會,肯定是幾十萬億數量級。”他預測到。

在中美的對比中,張亞勤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美國目前所提的基建主要是公路、鐵路、機場等物理基礎設施的更新;新基建包括通信和智能設施的建設,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預計在未來10年,還會大幅度領先。

但並不意味着我們的“長征”已經走完,人才問題還處於棘手階段。

這也是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的重點工作之一,張亞勤在採訪中指出,中國需要三個方面的人,一個是懂得AI、算法、架構的技術人才;一個是面向行業的應用型人才;一個是面向企業管理的決策性人才。

以下是本站科技等媒體對話張亞勤實錄(略有刪減):

問:請問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最佳融合點是否就是目前的5G+AI?接下來的發展是否會對行業應用、終端用戶等帶來劃時代的改變?

張亞勤:人工智能和整個通信基本上很多年都是並行發展的,人工智能從這60年開始,經過了幾代發展,通信現在走向5G,馬上走向6G。原來在3G、4G的時候有一些融合,但這種融合度不是特別地緊密。真正大規模的應用或者開始就是在5G,不管是從接入側、從核心網,還是傳輸、終端,包括應用等等都有融合。還有很重要的就是5G所產生的數據量是巨大的,我們現在用深度學習的算法,就可以利用這些大量的數據。

所以,5G、AI、深度學習是第一次大的融合、深的應用。5G產生大量的數據,加上深度學習,它提供了另一個層次的飛躍。

問:請您談談中美人工智能技術的不同;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張亞勤:目前整個人工智能的算法體系,包括深度學習的算法體系、框架、理論,基本上都是西方提出的,有來自美國、有加拿大、也有歐洲。近幾年中國其實做得也相當不錯,如果從人才體系來講的話,有三個方面的人才可能需要更多地培養提高一下。

一個方面是對於人工智能這種核心的算法框架,包括芯片需要更多的人才;第二個方面是人工智能和垂直行業的融合人才,最終人工智能還是要應用到每個行業裡面去,比如自動駕駛、智能互聯,包括教育、醫療、金融各個方面;第三是決策人才,早期有數字鴻溝,後面是數據鴻溝,現在是AI鴻溝,企業的決策者需要了解,他們要深刻理解AI對企業所帶來的變化,從而做出對未來的判斷。

問:請您談談與歐陽曄合作的《通信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十年》的文章背景,也想請您談談對新基建國家戰略的理解?

張亞勤:清華成立的智能產業研究院和亞信科技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通信方面的應用,這是合作的背景。《通信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十年》是歐陽曄牽頭的,我們有很多的交流,人工智能和無線通信的融合也是大家的共識,特別是在5G加強融合之後,這兩個產業很難分開。整體來講,我覺得這對於中國的產業是一次大的機遇。

現在的“新基建”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新基建”裡面包括對基礎通信設施,包括對大型的數據中心、雲計算,還有包括對於垂直行業的基礎設施。現在是5G+邊緣計算+新的行業,比如自動駕駛、智能交通,都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機遇。我沒有算過規模,但是我想它所產生的對社會的效益、產生的商業機會,肯定是幾十萬億這種數量級。

而美國的新基建,我覺得還是處於另外一個層次,美國目前所提的基建主要是公路、鐵路、機場等物理基礎設施的更新;新基建包括通信和智能設施的建設。我覺得未來大的基礎設施,一定是在大型的數據中心,5G甚至超5G,包括大量的邊緣智能的應用。這方面中國已經超過美國了,在未來10年的時間,可能還會大幅度領先美國。

問:您最近談到了對未來10年的技術暢想,在這個過程中咱們可能會遭遇什麼挑戰?

張亞勤:在新的數字化時代,整個數據量產生的方式、產生的規模,以及它的用途都完全和過去不一樣了。通信行業所產生的數據,不管是應用的數據、邊緣的數據、終端的數據,還是核心網絡裡面的通信本身的數據、通信網絡管理的數據,都是指數級的增加。

什麼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在管數據,就是把數據裡面的模式,形成一個決策——當數據量太大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去用精確的模型,沒辦法用數學表述的時候,這個時候機器學習的算法就從數據裡面自我學習,然後去找到知識,形成決策。

如果講挑戰的話,大家可能問這個問題,我爲什麼需要5G?到底核心應用在什麼地方,如果光是看視頻快點,多送點圖片,可能不是它最核心的應用,從5G到6G可能也有同樣的問題,那到底應用在什麼地方?我覺得更大的應用還是在工業的場景,比如無人駕駛裡面,包括邊緣計算、低延時、低能耗的應用等等。

比如無人車一天產生的數據是3T,這是一部車每天的數據,生物方面更不得了,我們基因測序的數據也差不多每天3T。這麼大量數據在邊緣、終端如何做邊緣本身的決策?如何用最低能耗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傳輸決策完成任務,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

問:5G智能化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結合的程度目前到什麼水平?

張亞勤:5G整個的智能化的設計、優化、自動配置、網絡全域的管理,中國是相對比較領先的。其實現在智能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用大量的數據去優化現在的網絡,以及預測未來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