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三節課創始人:AI人才缺口達數億級別,這是企業培訓的新機會

“AIGC是企業學習線上化最重要的推動力。”

今年2月,數字化學習平臺三節課創始人後顯慧,習慣性地做了年終總結和新年展望。在寫到企業培訓行業這一年的變化時,他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過去,他認爲“後疫情”時代會帶來企業學習的線上化,現在看來,這的確是一個趨勢,但最重要的推動力來自於AIGC。

2023年一季度開始,ChatGPT所引發的AIGC熱潮將所有知識生產者和服務商的焦點聚集到了AI語境,三節課也不想被落下。

近日,該公司推出“AIGC學習節”,邀請100家企業加入,在平臺上線了500門AIGC課程。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預測,到2030年前,AI技術將使50%的工時實現自動化,驚人的數字充分印證了AIGC將帶來的巨大影響,僅中國可能就有2.2億個崗位面臨轉型。

“AIGC讓很多職場人擔心自己的崗位被機器替代,學習恰恰是一個祛魅的過程。”後顯慧透露,目前,平臺上的AI技能相關課程增長3600%,AI應用課程學習時長激增8303%。平臺上已有500名學員通過學習,獲得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的AIGC內容創作師認證。

後顯慧認爲,AI素養不再侷限於部分專業人才,而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除了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高度專業的研發崗位需要持續加強外,“AI將成爲每個人的工具,如同學習Office軟件一樣普遍。”

他預測,如果考慮中國職場人數的龐大基數,AI人才的缺口甚至達數億級別。

“AIGC學習節”只是三節課內容的一小部分,其最早出圈是2015年一篇《豆瓣十年,一個典型精英社區的起伏興衰》的文章,積累了一批產品運營課程的“種子用戶”,並在新職業教育垂直賽道打出名氣。

成立於2015年的三節課,時逢中國終身學習市場的開端,當時想要做中國首家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以線上消費端業務起家,定位職前教育,主要爲學員提升個人技能和經驗。2018、2019年,其相繼完成A輪和B輪融資,資方包括IDG、唯獵資本、雙湖資本。

也是在2019年,後顯慧去美國考察了一個月,發現美國教育公司擅長用技術解決教育效率和質量問題,走的是教育科技的路子,而彼時中國的教育公司還在拼服務。

“中國教育的特性是服務性極強,容易陷入重人力、輕技術的模式,導致管理半徑受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遭遇瓶頸。”後顯慧對界面教育稱,一個公司的擴展受限於其管理能力,當達到某個點後,即使業務還在增長,管理卻跟不上了。

不止如此,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教育模式。後顯慧回憶,他和美國數字化技能培訓平臺Udemy時任CEO吃飯聊天時,對方提到,在成人技能培訓行業單獨做B2C不可持續,一定是B2B爲主、B2C爲輔。

對於成人終身教育而言,消費端用戶的學習慾望和需求具有偶發、動態且離散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會導致消費端業務不具備長期復購邏輯。如果首單不盈利,又沒有復購,企業難以實現長期發展。

而要增長,就只能做新增,但在新增的邏輯裡,營銷和投放就顯得格外重要。如今營銷效率的提升,趕不上競價廣告的上漲,營銷動能也很難轉化成品牌勢能。

“你一定要去做B2B。”丹尼斯的這句話在後顯慧心裡埋了顆種子,公司隨後的發展也驗證了這條路徑。

轉折發生在2020年,後顯慧在文章《創業第5年的一些彙報和反思》中承認三節課發展“失速”。比如銷售團隊的快速擴建,出現“不管用戶是否合適,課程先賣出去再說”的心態,比如“就業推薦”的課程讓不少用戶體驗不佳,激進擴張讓團隊開始不穩定等。

也是那時,他決定收縮消費端,聚焦企業端業務。

第二年,三節課接連完成兩輪融資,B+輪由美國風投機構Owl Ventures領投,C輪Udemy領投,兩輪累計融資金額超過兩億元。

企業培訓賽道也在2021年獲得資本市場關注,超六家企業培訓公司獲得數億元融資。其中,UMU在2021年先後獲三筆融資,融資額數億元,其它拿到融資的公司還有云學堂、小鵝通、魔學院、開課吧、酷學院,行動教育成功登陸A股。

2022年初,Udemy宣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讓三節課代理Udemy中國區業務。由於模式相近,疊加合作關係,三節課也被稱爲“中國的Udemy”。

作爲全球在線教育平臺,Udemy平臺上目前有7.5萬名講師製作的22萬門課程。截至2023年底,該平臺有6900萬名正式學員、15726名企業用戶。2023年四季度財報顯示,Udemy的企業端業務同比增長27%,佔總營收比例逾六成。

三節課全面轉型企業培訓後,新業務營收開始成倍增長,目前累計國內企業客戶近3000家。後顯慧對界面教育透露,總體業務呈盈利狀態,今年五月學習用戶數量是去年的8.8倍、前年的九倍。

後顯慧將三節課類比爲“數字化技能培訓領域的愛奇藝”——三節課搭建平臺,與講師合作生產課程,用戶可以學習平臺上的限時免費課程,也可以花數百元年費訂閱平臺上的所有課程,或者付更多費用學習證書課程。

會員付費的模式不難理解,但這麼多年來國內企業培訓賽道少有人這樣做。

後顯慧對界面教育分析,很長時間以來,企業培訓行業的優先級和利潤都比較低,導致新技術、新人才較少。比如講師服務,派老師去企業講課,就算是幾萬塊錢的單子,刨除機酒差旅成本後,到手只有幾百塊錢。雖然行業規模和整個企業羣體的潛力很大,但毛利很低。

“就跟農業一樣,從播種到餐桌上,可能就是百分之個位數的三四個點的毛利。”這就導致了新技術和人才的稀缺。此外,企業業務的決策週期長,數字化轉型需要時間,尤其是大型企業,反應速度慢,轉化困難。

在後顯慧看來,大型國企和央企開始採用線上學習產品,表明轉折點已經到來。

目前三節課用戶包括東北、西北等地區的國央企,員工人數從一萬到三萬不等。在推廣時,採用“民企看標杆,外企看總部,國企看政策”的規律,有針對性的標杆企業,然後逐步向下推廣。比如餐飲行業的海底撈,汽車行業的理想、白酒行業的習酒、老窖等。

在國內推廣付費內容時,後顯慧也有擔心,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客戶接受付費服務,好在近年來視頻平臺已經將用戶的付費習慣培養得較好,只是現在換成了學習賽道。

定價方面,後顯慧參考了美國的定價邏輯,大概是員工一個月工資的1%到5%作爲年費用。但在中國,團隊發現市場的付費接受度更高,所以定價稍高,約一個月工資的8%-10%左右。隨着規模擴大,單價將進一步降低,從而實現規模效應。

“成人在學習領域缺乏一款‘消費品’。”後顯慧認爲,大部分的學習產品是“奢侈品”,因爲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

從整個行業來看,企業培訓仍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雖然體量巨大,但發展階段還處於落後狀態,整體模式偏向於工作室、小微企業和獨立講師提供的“企業內訓服務”。後顯慧認爲,這個模式和餐飲行業很像,需求很大,但供給很離散,市場聚集度低、品牌企業少。

教育行業研究機構多鯨曾在《2023中國企業培訓行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到,企業培訓行業在新的產業化節點下,出現多維度細分,機構分佈呈現明顯的水滴型狀態,形成巨頭和“小而美”機構兼具的局面。優質的頭部領先機構稀缺,只有極少數能突出重圍。大量機構卡在“上不去又殺不死”的瓶頸裡,努力尋求新的增長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企業培訓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但後顯慧告訴界面教育,到目前爲止,國內企業培訓行業尚未跑出獨角獸,這個標準至少是營收規模達10億美元,估值在20億到30億美元。

原因首先在於,教育服務的模式導致擴張存在一定侷限性,管理半徑和覆蓋面可能不會像其他行業那樣廣。這就意味着,儘管市場需求存在,但要實現規模化經營並不容易。其次,企培行業的利潤相對較薄,儘管企業可能在增長,但要實現高估值也非易事。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企業培訓行業沒有機會。多鯨指出,客戶採買企業培訓課程的目的,已從單純的福利性培訓,轉變爲追求實際價值的效果性培訓,企業培訓商業模式也應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爬坡。

後顯慧認爲,隨着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找到正確的模式,同時提供高質量服務,可能吸引更多投資,實現更高估值。

生成式AI或許會帶來一些改變,以Udemy、Cousera爲代表的在線技能學習平臺,一邊推出生成式AI課程,一邊推出生成式AI工具降本增效。他們堅信,人工智能將顛覆當前的勞動模式,但也將爲新類型的工作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