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研發準度逼近理論值光子鍾 160億年只誤差1秒

▲東大開發的光子鍾。(圖/翻攝自朝日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東京大學研究團體開發出160億年只有1秒誤差的光晶格鍾,精度堪稱世界第一,並刊登於英國科學雜誌《Nature Photonics》上。東大教授香取秀俊表示,他們團隊開發出來的時鐘具有極高的精準度,甚至已經逼近理論準度的界限

據《朝日新聞》報導,光晶格鍾爲原子鐘的一種,原理是用雷射將鍶原子封入一個極小的格子狀空間中,再算出其振動次數。由於受到原子包覆的壁面產生電磁波影響,致使振動次數遲遲難以穩定,因此研究團隊決定着手開發較不受電磁波影響、啓動低溫環境的光子鍾,並將其冷卻至攝氏零下170度。

此外,據《維基百科介紹》,秒在英文裡的原始詞義是計算小時的60分之一。在西元1000至1960年之間,秒的定義是平均太陽日的1/86,400(在一些天文法律的定義中仍然適用);1960至1967年之間,定義爲1960年地球自轉一週時間的1/86,400,現在則是用原子的特性來定義。

原子鐘是一種以原子共振頻率標準來計算、保持時間準確的時鐘,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準確的時間測量和頻率標準、國際時間和頻率轉換的基準,以及用來控制電視廣播全球定位系統衛星訊號

原子鐘並不使用放射性計時,而是使用電子轉變能級時釋放的精確微波訊號;早期的原子鐘爲附上工具的激微波,而目前最好的原子鐘是以原子噴泉中冷原子的吸收光譜法作爲基礎製作

▼NIST-F1銫噴泉原子鐘。(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