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只股票的面值困境:470億海航控股竟也逼近1元“退市紅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趙雲帆 上海報道面值退市面前,衆公司平等。除了經營不善的企業,滬深兩市個別大型企業,竟也開始落入面值退市風險之中,其中就包括海航控股(600221.SH)。

截至6月27日收盤,海航控股面值已經跌至1.09元/股。按相關規則,若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公司將被採取面值類強制退市措施。

自“方大系”通過重組進入海航控股後,公司經營開始逐步走上正軌。2023年、2024年一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均實現盈利,經營層面亦無利空爆出。

但恰恰因其面值本就不高,而市場因面值退市風險導致避險行爲作祟,6月以來,海航控股已經跌去20%。

值得注意的是,落入“面值陷阱”的公司中,也有不少公司的體量如同海航控股一般並不算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股價已經跌至1.5元/股面值以下的百億級AB股公司已經有10家之多。其中不乏一些經營可持續性較強、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例如老牌鋼鐵企業包鋼股份(600010.SH),其最新收盤價1.39元/股,總市值631億元;山西重要煤電一體化公司永泰能源(600157.SH),其最新收盤價1.2元/股,總市值266.6億元;招商局集團旗下遼港股份(601880.SH),其最新收盤價1.23元/股,總市值295億元。

“如果海航控股因爲面值不夠退市了,是否會促進監管層重新審視一下面值退市的規則?”近期,有個人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感嘆到。

兩次高轉增稀釋每股權益

財務數據顯示,海航控股2023財年實現營業收入586.41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3.11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75.5億元和6.87億元,均較2023年同期有進一步改善。

近期,海航控股在互動平臺回覆投資者面值退市風險提問時表示,公司股票價格受宏觀經濟環境、國內外產業政策、大盤走勢及行業形勢、投資者心理預期、公司經營業績等衆多複雜因素影響,並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市值維護及管理工作,並制定市值維護方案。

今年5月27日,海航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南航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航農投資)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從債轉股股東安隆(天津)航空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安隆天津)回購公司2766.97萬股股票。此次交易完成後,航農投資成爲公司控股股東之一致行動人。公告還表示,此項回購計劃將持續至2025年底。

然而,大宗交易的方式,似乎並未觸動二級市場的神經——就在該公告發布之後,海航控股幾乎於同時啓動陰跌,股價自1.39元/股,一路跌至最低約1.05元/股。

海航控股的股價爲何如此之低?翻看公司歷史,除海航控股因破產重組一度被市場拋棄之外,其兩次高轉增也間接稀釋了公司每股股票的權益。

公開資料顯示,海航控股分別於2012財年、2021財年兩次發佈“10股轉增10股”的計劃,使得每股權益較原始股本結構稀釋約四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財報中海航的“10送10”計劃,本質是向部分投資者“定向分紅”,其背景是由於海航控股重整期間,包括方大集團控制的海南瀚巍投資有限公司投入化債資金,以及其部分海航控股債權人“債轉股”,從而獲得海航控股對其定向增發的股票。而對於普通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定向送股,股票並沒有進行除權操作。

但是,通過增發新股重組——而非受讓老股,其客觀上仍然稀釋了海航控股約一半的每股權益。因此自2022年完成轉增股票之後,重組後的海航控股仍不被投資者看好,股價長期低迷,重組至今從未迴歸至2元/股以上,是以埋下如今逼近面值退市之隱患。

面值退市“嚇壞”低價股

今年以來,已經有*ST巴安(300262.SZ)、ST迪馬(600565.SH)、ST億利(600277.SH)、ST愛康(002610.SZ)等公司因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不足1元面值,而被退市或等待進入退市整理。

而隨着面值退市的案例逐漸增多,低價股受到面值退市情緒牽引,出現避險行情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27日,全市場共209只股票股價位於1~2元/股面值之間;而在一個月前,即截至5月27日收盤,1~2元/股面值的股票數量僅146只。一個月內,落入“險地”的股票已經多出約63只。

同時,在目前收盤價介於1~2元/股面值的209只AB股票中,6月出現上漲的股票僅10只,下跌的股票則達到199只,而前述股票月內的平均漲跌幅爲-15.962%。

隨着面值退市帶來的避險效應的擴散,相關公司大股東和董監高們也紛紛未雨綢繆進行市值管理。

據統計,6月以來,滬深AB股共8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增持計劃、8家公司披露了回購股份計劃,18家公司披露了董監高增持計劃。

其中,市值管理成效最爲卓越的,當數華聞集團(000793.SZ)和ST中迪(000609.SZ)。其中華聞集團6月7日發佈大股東增持計劃以來,公司股價已經從0.92元/股,上漲至6月27日收盤的1.26元/股,階段漲幅達到37%。ST中迪則近乎走“妖”,自6月5日至6月7日高管連續增持之後,ST中迪開始連續漲停,至今股價較低位1.15元/股已經漲至1.87元/股,漲幅62%。

但與此同時,更多公司增持計劃效果卻並不明顯。據記者統計,在所有6月以後使用市值管理策略(包括大股東增持、董監高增持、回購股份)的31家公司中,除華聞集團和ST中迪外,也僅有ST德豪(002005.SZ)、ST瑞德(600666.SH)等爲數不多的公司獲得了尚可的市值管理結果,其餘公司大部分仍面臨拋壓。

其中,廣匯汽車(600297.SH)或許是最不遺餘力護面值的公司,其大股東分別於6月5日、6月7日、6月19日三度增持公司股票,公司高管則分別於6月7日、6月11日兩度增持公司股票,但仍難以挽救公司股票頹勢。截至6月27日收盤,廣匯汽車報0.71元,6月以來累計下跌約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