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專家孫士鋐:兩地近期再發生7級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5月21日晚與5月22日凌晨,雲南青海兩地接連發生兩次強震。目前,雲南大理州漾濞縣6.4級地震已致3人死亡,28人受傷。而青海瑪多縣房屋外牆部分脫落、輕微開裂,有5人輕傷。應急管理部已經派出兩個工作組分赴兩個震區,多方救援力量已到達現場進行救援。

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雲南漾濞和青海瑪多近期地震活動進行分析研究,認爲漾濞已經構成前—主—餘型地震序列,而瑪多構成主—餘型地震序列。

昨夜今晨發生的兩地強震有無關係?爲何會出現頻繁的地震?後續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問題?新京報記者對話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孫士鋐表示,這兩地地震之後如果三四級的中等地震次數變多了,就要關注後面是不是會有更大的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受訪者供圖

兩地地震無直接關係,但動力源相同

新京報:雲南、青海接連發生6.4級和7.4級強震,兩者有無聯繫?

孫士鋐:雲南地震和青海地震沒有直接關係,兩地地震不存在因果關係。但是兩起地震從機理來說是有共性的,這兩起地震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的擠壓,動力源都來源於同一個動力源,由於這個擠壓導致了雲南和青海兩地應力的增強,相當於一塊有很多條紋石頭,石頭放在壓力機上去,加壓的時候,條紋就會積累應力,這些條紋之間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條紋間的應力積累都和受到壓力機的擠壓有關。

近期,印度洋板塊比較活躍,今年3月初,在印度洋板塊的東南邊界,即新西蘭附近發生3次7.0級以上大地震,印度洋板塊的能量釋放、加強,因此也影響到了我國西部。

新京報:有專家研究稱,雲南漾濞地震是屬於前—主—餘型地震序列,而青海瑪多地震構成主—餘型地震序列,這兩者有何區別?

孫士鋐:地震發生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時段裡,那麼我們把這一組地震稱爲一個序列,地震序列是有多種類型的,有孤立型、雙震型、主震型、震羣型。主震型裡又分爲“前震-主震-餘震型”和“主震-餘震”型。爲什麼會出現這些類型呢?因爲這些地震發生在不同的構造帶上。

舉個例子,在一塊很沉的玻璃裡面,出現一條裂縫,那就很單一的是一條裂縫,如果是一堆混凝土裡面出現裂縫,那就可能是好多條裂縫,因爲它構造比較複雜,就不會是單一的。很多道斷裂和只有一道斷裂的應力積累是不一樣的,由於地質構造環境的不同,那麼地震釋放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類型。一般來說,震源比較深,往往餘震比較少,震源比較淺,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往往餘震就比較多。

雲南漾濞6.4級地震前該地陸續發生了一組三四級小地震,這組小地震跟6.4級地震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叫做6.4級地震的前震,6.4級地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就叫做餘震。而青海7.4級地震之前,在這個地區沒有記錄到前震,所以就叫“主震-餘震”型。

青海瑪多應重點關注次生地質災害

新京報:兩地地震造成的影響如何?

孫士鋐:目前來看,兩地地震造成的災害影響是偏輕的,青海瑪多7.4級地震雖然級別高,但震區人口密度比較低,震源深度相對較深,破壞力有所減弱;而云南漾濞縣6.4級地震,級別相對較低,雖震源深度淺,但只是中等強度。地震造成的影響要從震級、震源深度、震區人口稠密度等多個因素來判斷。

新京報:兩起地震容易引發哪些次生災害,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否一樣?

孫士鋐:青海的7.4級地震需要重點關注引起地質方面的次生災害,滑坡塌方等等。我國西部的地震一般6級以上都會出現一些地質災害,像7級以上的地震產生的地質災害數量會明顯增多,所以儘管青海瑪多震區人員不多,但可能引發地質災害,對公路、田地會有一定影響,所以在青海瑪多要重點檢測、關注次生地質災害。

而云南漾濞地震級別相對較小,地質次生災害可能會少點,但漾濞需要重點關注震中區房屋有無破壞,破壞程度如何,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鑑定,萬一房屋的主體結構已經震壞,如果後續再有餘震,有可能就會震塌。

兩地近期再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新京報: 截至5月22日8時,雲南漾濞已發生421次地震,這個頻次屬於什麼水平?

孫士鋐:地震的次數跟地震儀的記錄頻次有關,如果地震儀的放大倍數是幾萬倍,記錄到的小震次數就會很多,如果放大倍數是幾千倍,那記錄到的小震次數就少。在這樣的大地震裡面,小地震的次數對地震研判沒有什麼意義。像這次的地震,往往要關注的是三四級的地震,也就是中等地震,6.4級和7.4級地震之後如果三四級的中等地震次數變多了,我們就要關注後面是不是會有更大的地震。

新京報:雲南青海這兩個震區近期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大嗎?

孫士鋐:就目前來看,這兩個震區再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可能性不大。這是有一些判別的指標的,包括地震的大小比例關係,地震能量釋放秩序的關係等等,還要關注前兆觀察資料,地震發生前有無大的背景性的異常,比如地下流體異常、地磁異常,形變異常,如果沒有大的異常,這個地區本身來說不太容易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這個判定是一個很複雜專業的過程。

新京報:有一種說法,很多地震發生在春夏季節,因此這個時間更容易出現地震?

孫士鋐:不能地震說跟季節有關。季節也是受到天體運動的影響,地球太陽的位置不一樣,才造成了春夏秋冬季節的變換。太陽、地球、月球處在一條直線時,引力變大就有可能會觸發地震。地震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內部原因,外部因素只是觸發機制,同一地區同一時段發生地震可能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全球所有地區都會在同一時段出現地震頻發。

新京報記者 李照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