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 德媒: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

(原標題德國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

德國的支柱行業——汽車行業的數據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復甦給德國帶來的巨大利益,德國媒體更是直言“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

2020年,中國經濟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後迅速復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經歷了6.8%的嚴重下滑後,第二季度就已實現3.2%的正增長,第三季增長率達4.9%。由此,中國不僅成爲全球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而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預測,中國也將是全球唯一一個全年增長超過2%的大型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2.1%,超過10月的51.4%,攀升至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2月,該指數曾因疫情暴跌至35.7%,但從3月起就重新回升至50%以上,並保持至今。

此外,中國的消費復甦速度雖然落後於工業生產,但在今年8月也終於較去年同期實現了0.5%的正增長,進而在9月實現了3.3%的較大增幅。德國的經濟學家因此認爲,中國近期的經濟蓬勃並非刺激措施下的曇花一現,而是可持續的。

歐洲而言,中國經濟迅速而有力的復甦是一個巨大利好,因爲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美國。2000~2019年,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幾乎翻了8倍,達5600億歐元。而在歐盟內部,德國應該是從中國經濟復甦中獲益最多的國家,因爲再沒有哪個歐盟國家像德國這樣在經濟上與中國密切關聯: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出口中近一半(48.5%)來自德國,其對華出口額幾乎是居第二位的法國的四倍半。

歐洲和美國是德國商品和服務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而目前這些地區都遭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而持續的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大大提升: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成爲德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今年6月至8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4.3%,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額同比下降11.4%。

德國的支柱行業——汽車行業的數據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復甦給德國帶來的巨大利益。早在疫情發生前,中國就已經是德國汽車企業最重要的銷售市場,而現在,德國媒體更是直言“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

據德國《商報》報道,奔馳汽車的製造商戴姆勒集團上週稱,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戴姆勒的息稅前收入達31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5%。戴姆勒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優秀的經營業績,主要是因爲其中國業務迅速復甦。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因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使奔馳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五分之一,但短短九個月之後,奔馳一至三季度的銷量總和就已經較去年同期增長8.3%。僅第三季度,中國顧客就購買了22.4萬輛奔馳乘用車,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幅超過23%。因爲這樣的銷售佳績,戴姆勒從其與北汽集團合資成立的北京奔馳有限公司獲得的紅利高達12億歐元,佔到戴姆勒集團第三季度經營總收益的三分之一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寶馬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也較去年同期增長30%。美國曾經是寶馬汽車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但今年年初以來,寶馬汽車在中國的銷量是美國的兩倍。

與寶馬定位相似的奧迪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國的銷售也同樣火爆,其母公司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史蒂芬·沃倫斯坦稱,這是奧迪“進入市場32年來的最佳表現”。

除了作爲終端銷售市場之外,中國也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在全球中間產品貿易中佔到約20%的份額。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國內企業大面積停工停產,全球產業鏈的中國這一環斷裂,對前後兩端的國家均造成衝擊。據測算精密儀器製造業、機械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和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對全球產業鏈依賴最爲嚴重的行業,而這四個行業也恰恰是對德國經濟具有支柱意義的行業。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年,中國對德國中間產品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10.85%,中國從德國進口中間產品額佔進口總額的14.87%,可以看出,即便不算全球產業鏈的間接傳導效應,中德兩國產業鏈也是密切相連。而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生產秩序的恢復不僅能保障原有產業鏈的順暢運行,還能爲產業鏈上其他因疫情影響而“掉鏈子”的國家做替補。

近日,德國經濟研究所長馬塞爾·弗雷茨徹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完全有可能像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之後那樣,成爲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因爲中國成功地控制住了新冠病毒,比歐洲和美國更快重啓經濟。而德國正大大得益於主要由亞洲和中國推動的世界貿易復甦。

(作者就職於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