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些人在買房?銀行房貸數據揭這羣人成主力

房市示意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臺灣房價一路漲,到底年收入多少纔敢進場買房?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聯徵中心資料發現,自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年收入低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從67%下降到47%。反觀年收入高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則從33%增加到52%,明顯此消彼長。

而且今年年收入高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更是首次超越年收入低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儼然成爲新的買房門檻。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分析,隨着房價飆漲,原以年收入80萬以下的羣族爲購屋主力的結構,比例不斷下滑,年收入80萬以上族羣則不斷攀升,預估未來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會繼續擴大。

黃勝暉指出,由聯徵中心資料顯示,今年Q3全臺平均鑑估值約爲1,339萬元,若以2成自備款、2.06%房貸利率、30年期本息均攤房貸試算,購屋民衆每月房貸約4萬元,一年下來約48萬元。如果年薪不足80萬,確實不太容易負擔。

他表示,在目前薪水緩漲、房價飆漲的背景下,預估未來民衆的買房難度還會持續增加,80萬以下房貸族的佔比也會愈來愈少。

觀察六都年收入高於80萬元的房貸族申貸情況,臺北市的高收入房貸族佔比最高、達68%,其次是新北市55.5%、臺南市52.4%、臺中市50.6%、桃園市50.2%,而高雄的高收入房貸族佔比只有48.8%,在六都之中排名最末。

黃勝暉表示,臺北市寸土寸金,購屋總價動輒兩千萬以上,而且臺北的生活成本也很高,若無一定薪資水平的確很難扛起高昂的房貸。

至於高雄,高雄幅員遼闊,房價也比臺北親民不少,部分蛋白區、蛋殼區甚至還有機會找到單價落在1~2字頭上下的物件, 小資族的負擔相對比較輕鬆。

黃勝暉指出,近年來政府爲了抑制房市炒作現象,陸續推出了不少政策,但現階段房價並未出現明顯鬆動,民衆買房難度仍然相當高。而且在民衆薪資漲幅遠遠追不上房價漲幅的環境下,即使祭出再多政策牛肉,恐怕也只會是杯水車薪,如何幫助民衆提升所得,讓房價所得比降下來,或許纔是政府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2023年前3季六都房貸族年收入分佈。資料來源/東森房屋

歷年前3季房貸族年收入分佈。資料來源/東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