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攝影多元 觀照自我初心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康臺生的《城市定格》以影像訴說城市的另一種風情。(康臺生提供)

臺灣當代攝影精神樣貌爲何?攝影家,前師大藝術學院院長康臺生以「界」詮釋,他認爲臺灣攝影家一方面以數十年的經歷深化自我的境界,一方面多元紛呈,以各具特色的視點手法創造出作品不同的區隔界線。近日由康臺生策展影像教育展《界》於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出。

《界》在康臺生之外另邀集了郭英聲韓思玲馮君藍劉振祥鄧博仁共同展出。康臺生指出,由教育展的構想出發,希望同時展出各具獨特風格形式的影像作品,讓觀者瞭解臺灣攝影創作多元性,此外,也可看到臺灣攝影創作者對於當下潮流社會的迴應。

郭英聲此次展出《隱藏的記憶溫度》系列,是他80年代的創作,康臺生指出,由作品可見郭英聲的內在思維畫面寂靜宛如一次寂寞的旅程,可看出他在異地家人母親思念之情。

呈現人生虛實

劉振祥以拍攝雲門舞集大衆熟知,本次展出的《生命風景》拍攝了早產兒男人女人農夫甚至祖父,卻因颱風底片受潮而水痕斑斑,他反而以繪畫照片上做出各色影像,像是把生活舞臺混合串聯,虛虛實實仍是舞臺人生。

康臺生則是以城市爲舞臺,《城市定格》系列選擇6點前、12點後的西門町,發現不一樣的生活當下:清晨醉臥流浪漢、戴着口罩雕像、深夜時紅樓後方廣場的人聲鼎沸等,傳遞出超越景物以外的想像。韓思玲將身邊不起眼的物件花草,透過影像後製也產出另類風景,進而觀照自我的初心

編導式受關注

編導式和角色扮演的攝影議題近年正受關注,馮君藍正職爲牧師,攝影的人物靜物都有着精確的安排;鄧博仁以即興式的創作,與年輕學子對話形式共同創作,均呈現影像外的詩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