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宿舍不夠住 教育部從3方向着手「既有校舍改建優先」

學生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重視學生的居住正義。(圖/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文化大學羣館爭議反映出長期以來大專宿舍不足的狀況,多個學生團體今(14日)天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重視學生居住正義。對此,教育部表示,從既有校舍改建爲優先,如果校園空間不足,再從鄰近的閒置國中小校舍着手,第三則是與市政府利用公共住宅社會住宅提供給大學申請。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文化大學野青社、北醫居住權益小組、國立陽明大學批判思想社等各校學生團體於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大羣館爭議反映的是臺灣長期以來學生宿舍極度缺乏、居住權益受損的問題,「臺灣近20年來各大學僅顧着增加招生名額,卻沒有配套興建足夠學生居住的宿舍,使得學生們被迫在外高價租屋,承受沈重經濟負擔,還要忍受惡劣甚至危險的租屋環境。」

學生團體按照教育部公開的「106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宿舍概況」進行統計,依照現有宿舍牀位數與有住宿需求學生人數比率計算宿舍充足率結果顯示全臺大專院校的宿舍充足率僅55.5% ,全臺灣牀位總共缺乏26萬7165張。比較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在去年發佈的全國大專校院宿舍不足排行榜,當時有住宿需求的學生中,54.7%可以住到宿舍,等於一年過去了,充足率僅增加0.8%。

統計也發現,宿舍牀位缺額最多的縣市臺中市,缺額達6萬7000多張,其次臺南,缺額達3萬8000多牀,第三是高雄市,缺額2萬6000多牀,接下來纔是臺北市,缺額近2萬6000牀。值得一提的是,臺北商業大學及中國科技大學的臺北校區1個牀位都沒提供。

各縣市宿舍牀位缺額排行榜。(圖/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提供)

▼前十名宿舍不足的公、私立學校。(圖/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提供)

學生團體批評,文大的「大忠館」明明已經有改建宿舍大樓計劃校方聲稱該館產權屬於「華岡興業基金會」,在學校與基金會協調未果後,即無計劃的下文,使得大忠館在近年來近乎廢墟,結果就是文大長年以具爭議與遊走違規邊緣的大羣館爲宿舍頂替,造成學生在這次事件中被犧牲。

學生團體主張,文大應立即規劃將大忠館改建成宿舍,改善文大學生宿舍不足的問題;教育部應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介入學生宿舍問題,要求各校規劃興建平價可負擔的宿舍;行政院與各縣市政府,應將學生宿舍納入公宅政策,提供人們經濟可負擔的社會住宅;各縣市政府和教育部應針對校外租屋,加強安全稽查,排除違建危險租屋。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表示,目前大學宿舍量約32萬牀,以日間部106萬名學生來算,宿舍供給率約3成左右,但每年申請住宿的學生是35萬人,獲准住宿申請率超過8成。朱俊彰說,許多學校對申請宿舍都設有相關規定,例如大一新生外縣市才能抽宿舍等,所以申請學生數的資料確實無法反映真實狀況。

朱俊彰表示,關於大學宿舍議題,教育部近期將跨部會協商;目前規劃從3個方向着手,首先是改建既有校舍或以校園空間新建宿舍,因爲這對學生來說最方便,如果校園空間不足,再從鄰近的公有地和或閒置國中小校舍改建或興建,第三則是與縣市政府利用公共住宅及社會住宅提供給大學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