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詩意濃|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12月7日,我們迎來了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有三候一候�i�}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裡的“荔”可不是“荔枝”。《說文解字》曰:“荔,似蒲而小,根可爲刷。”《廣雅》雲:“馬薤,荔也。”可見“荔”指馬薤,一種根系發達、耐低溫的植物,在北方地區能正常越冬。

賈冰吾鬆雪瑞鶴》。來自人民書畫頻道“人民美術館

這一時節,下雪的次數增多、雪量增大。潔白淡雅的雪不僅浪漫多姿,還有着很強的文學意韻,常常成爲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

賞雪聽雪再煮茶 尋常生活添風雅

說起賞雪,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可謂較具代表性的一篇。“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生動地寫出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雙目所及之處,不過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還有一葉扁舟而已。

賈冰吾《竹》(指畫)。來自人民網書畫頻道“人民美術館”

因爲雪無聲無味,在沉沉夜色裡,雪的形象難以捕捉,因此詠雪詩中寫夜雪的並不多。白居易的《夜雪》卻能不落正面描寫的窠臼,“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竹聲。”全詩盡用側面烘托,因衾寒窗明而知有雪、因聞折竹聲而知雪重,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

梅雪相依的景觀常讓風雅之士詩興大發。“無梅詩興闌珊了,無雪梅花冷淡休。”劉克莊認爲,梅上無雪,便少了幾分興致。歐陽修在《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中也寫道:“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動靜之間,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在寒冷雪天仍充滿生機。

賈冰吾《寒梅》。來自人民網書畫頻道“人民美術館”

烹雪煮茶也是文人鍾愛的消遣方式。陸游《雪後煎茶》曰,“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竈就烹煎。”還有人將梅花枝頭積雪掃下,貯藏地窖供夏季飲用。《紅樓夢》中妙玉給寶玉泡的茶,便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寶玉細品之後,“果覺輕浮無比,賞讚不絕。”

雪花片片書心緒 一切景語情語

看着漫天飛舞的雪花,每個人的心態感受不盡相同,有人安享歲月靜好,有人則觸景生情。柳宗元《江雪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後二句將鏡頭拉遠,用“寒江雪”烘托出蒼茫一片的氣氛,勾畫了一位不畏嚴寒仍專心致志釣魚的老漁翁的形象――這恰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表達自己不屈而又孤寂的情緒。

陳忠志《獨釣寒江雪》。來自人民網書畫頻道“人民美術館”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在《別董大二首》中描寫了典型的北國雪天風光,不加修飾,卻處處顯示着送別的情調。雪中別友,雪紛紛、情深深,沒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

俗話說,瑞雪豐年。但詩人羅隱的這首《雪》卻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貧者,爲瑞不宜多。”長安還有許多飢寒交迫的人,他們盼不到“豐年瑞”所帶來的好處,因此,作者認爲即使是“瑞雪”,也不宜多下,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廣大貧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蘿蔔圓子”“紅黏粥” 夜宵吃到五更時

大雪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披上冬日盛裝,天氣愈發寒冷。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南京人在大雪愛吃大蘿蔔。用蘿蔔加工成的蘿蔔圓子,多年來一直風靡老城南一帶。做蘿蔔圓子的方法很簡單,揀那滾圓實在的蘿蔔,洗淨削皮後,用刨子把蘿蔔刨成絲,再用一定量的麪粉摻進去,調和成糊狀,然後放些蝦末及蔥、姜、鹽等調味品,就可用湯匙一個一個放入淺淺的油鍋中,等炸到黃澄澄的顏色時取出即可。老城南人有下午吃點心的習慣,圍坐在攤子前,攤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幾個圓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有滋有味。

作者:林帝浣(小林)

隨着太陽直射點南移,大雪白天短、夜間長,所以,古時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紛紛開夜工,俗稱“夜作”。手工的紡織業、刺繡業、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間餐,因而有了“夜做飯”“夜宵”。爲了適應這種需求,各種小吃攤也紛紛開設夜市,直至五更才結束,生意很興隆。

(綜合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