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辯論/提問/開徵「教育捐」 敏感問題無具體承諾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2012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第三場下午登場中華民國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提問是否支持開徵「教育捐」?

宋楚瑜表示,民國57年推動九年義務教育時,爲解決財政問題,曾課過教育捐,是暫時性的;對於將來如何處理教育問題,「我曾公開承諾過,將來要恢復憲法所訂定15%的最少的中央總預算,同時協助地方加以處理這些問題。」

至於能不能讓大企業肩負教育資源,宋楚瑜指出,對企業賦稅責任,應從全面的賦稅改革層面去做,不需強行加於企業,而造成中小企業對這部分不必要的疑慮;對目前整體派遣人力等問題,也會特別注意。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表示,政府增加教育經費措施已做很多,若仍需向企業開徵「教育捐」,還要討論對象、認定方式結構等,他樂於要求教育部財政部評估可行性

馬英九表示,政府增加教育經費,減少學生負擔,已做了很多,包括5歲免費入學高職免費、五專前3年免費、私立高中學費比照公立等,立法院也通過增加新臺幣200多億元教育經費等。

他說,若這些努力仍不夠,需要向未盡社會責任的企業開徵教育捐,再來檢討,還有對象、認定方式及結構等問題要討論,他樂於要求教育部及財政部評估方案可行性。

馬英九表示,教育經費怎麼徵都不夠,臺灣天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對人力素質要求很高,教育投資絕對必要,也是最後依靠,政府會努力找財源

英文表示,教育改革必須有充足的財源作後盾,她上任後,首重檢討政府財政、杜絕浪費、設定政策優先順序

蔡英文表示,「教育捐」固然是教育問題,也是政府整體財政、理財的問題。她認爲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把財政制度建立好、杜絕浪費,在每一個階段應先設定好施政的優先順序,以及預算配置的優先順序。

蔡英文說,若大家都認同,未來預算的配置上,教育應放在優先的位置,政府就會努力籌措預算、提供教育穩定的財源,讓臺灣教育改革可以在財源沒有憂慮的情況下,逐步發展、改革,尤其是「十二年國教」,真的需要有一個穩定、充足的財務來源支應。

蔡英文也表示,爲了增加整體財務的收入,「富人稅」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最低稅負制」、「實價課稅」也都是可行的方法。至於暫時性、個別性的捐,例如教育捐、環境捐、社會安全捐等,都是非急迫的,如果要一樣一樣地課,恐怕也不合乎公平。她認爲,最重要的還是國家整體財務與財政規劃能力